【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租金開支增環境更擠逼 劏房戶人均面積僅如乒球枱

發佈時間: 2018/04/30

劏房居民愈住愈細,有調查發現,本年度劏房人均居住面積不足50呎,面積僅如於一張乒乓球桌,更有一家五口蝸居於面積不足100呎的劏房,每人生活面積不足20呎,但平均呎租卻高達43元,令人震驚。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昨探訪深水埗劏房戶,他形容房委會規劃公屋已是見縫插針,「一棟都不能少」,又承認暫時沒可能達到房委會10年建28萬個單位的目標。

全港關注劏房平台於今年1月至3月訪問了68戶觀塘、土瓜灣、荃灣等地區的劏房戶,就劏房租金、電費、居住面積進行調查。平台收集了劏房單位租金,再將租金與應課差餉租值的差幅,計算入私人住宅租金指數,從而得出劏房租金指數。

結果發現,2018年的劏房租金指數為411.3,較去年3月的393.5上升4.5%;而劏房住戶的人均居住面積,則由去年的58.9呎縮減至49.6呎,面積僅如於一張乒乓球枱。平台組織幹事黃嘉浚指出,近年租住劏房人數上升,由去年平均每戶住2.7人,增至每戶住3人,「需求增加,劏房戶只會愈住愈貴、愈住愈細」,但工資增長卻追不上租金開支增幅。研究發現,劏房租金佔家庭平均收入的36.3%,較去年的33.9%上升近3%。

黃遠輝認難達建屋目標

從事雜工、月入1.7萬元的林先生連同兩名子女、太太及母親,3年前搬入荃灣區一個面積不足100呎的劏房,租金佔其月入的三分一,「現時租金是4,300元,下月業主將加租至5,000元,屆時負擔就更重」。林生指,為應對租金壓力,現每餐多菜少肉,期望可壓縮開支。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昨連同小組成員到深水埗探訪板間房及劏房戶。他表示,明白劏房居住環境不理想,本港缺乏230公頃房屋用地,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已達4.7年,很大機會進一步延長,又承認本港暫時沒可能達到房委會長策所訂立10年興建28萬個單位的目標。

編輯:梁顯庭

美術:熊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