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發展 港不容落後

發佈時間: 2018/05/04

大灣區發展 港不容落後

32名議員早前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考察後,不約而同表示,要確保香港獨特優勢,才有競爭力,才可保長期繁榮穩定。不少人已看到香港的定位,但如何做到是一個問題;港人才如何配合、定位,又是問題,而政府如何幫助本港人才,尤其是下一代去配合「大灣區」的發展,更是最重要的問題。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稱不同黨派的議員考察後對港競爭力的評語,為她帶來了啓發︰香港不能再「吃老本」、「等運到」。其實,過去很多有心人在評估鄰近國家及地區,甚至個別城市的最新發展及形勢時,都對香港競爭力有如今天林鄭的「啟發」,香港,醒醒!

關於香港在「大灣區」,甚至「一帶一路」可扮演的角色或發揮的作用,已有不少分析。香港城市大學MBA課程協理主任陳鳳翔博士就指,大灣區需為「一帶一路」的建設作貢獻,而香港在大灣區「金融新地位」的目標夥伴是亞洲南部及海上絲路的沿綫的南洋各國。

陳博士又指,中國的貿易夥伴由1986年,依賴歐美日接近6成(佔56%),而減至2016年僅約三分一(33%);反而東盟則由86年的0.5%,發展至11%,30年間增長了20多倍!因此,「大灣區」對外是要與相關國家構成「命運共同體」的建設,而目標對象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國家。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也認為,要利用香港優勢,例如國際化、專業服務、金融體系等,吸引「一帶一路」的大型基建項目最重要的Deal Making(促成合作)在香港做,而不同專才,例如項目管理、融資、會計、風險評估、保險、調解等,都將有很多發展的機會。

以上的論點,港人並不陌生。事實上,以深圳近年的飛躍發展,「大灣區」於2030年,即12年後,其GDP確有很大機會達到4.6萬億美元,經濟總量將會是紐約灣區1倍以上!不過,日後「大灣區」的亮麗前景,與港人的福祉如何掛鈎,正是港府要交的一份主要功課。單看以上可以參與的專業或大型基建項目,標準、門檻極高,而相關專才及行業可能早已「伏兵城下」,謀定而後動,因此,港府需要為港人「落地」,更深入地探討「大灣區」內,各行業的商機及工作機會,例如中小微企在區內還有沒有其他機遇?港人可以做到甚麼工作等。此外,在「大灣區」從事創新及科技,如創科產業上游的科研工作,又可以嗎?

在「大灣區」「9+2」城市構成的格局中,11個城市是一場「混合競爭」,包括城市基建、制度、人才等軟、硬實力上的「混戰」與比拼,而其他城市都不斷發展中,龜兔賽跑,不進則退,香港不但要醒醒,更要醒醒定定!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