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收地補償加碼 住戶特惠金最多$120萬

發佈時間: 2018/05/11

土地供應緊張,發展局昨宣布,為盡快增加土地供應,將循5大方向加強政府收地的特惠補償和安置安排,為收地、清拆程序「拆牆鬆綁」,包括合資格構築物住戶,可獲的特惠津貼金額,最高賠償額由60萬元大幅增至120萬元。據估計在未來15至20年,有大約8,000戶受遷拆影響的居民受惠,預計賠償金額由3.1億元增至5.5億元。

黃偉綸表示,收地清拆日後將統一安排,今次安排適用於所有政府收地項目。在安置方面,在受影響建築物連續住滿7年、並已向政府登記的居民,可不用經過經濟審查,選擇搬至房協的專用安置屋邨。

住滿7年可免審查上樓

發展局常任秘書長甯漢豪稱,不希望被濫用,故每個發展項目都會有凍結登記日,在這日前需住滿7年才合資格,且將同樣受制於富戶政策。當局已在粉嶺百和路、洪水橋及古洞北預留土地,料共可提供6,000個單位;但即使全速興建亦要2023至24年才能落成,在這之前,房協及房委會將提供空置的出租單位,作為過渡性安排,估計有200多至300戶有需要。

選擇現金津貼者,當局亦會放寬現金特惠津貼的金額,上限由60萬元提高至約120萬元,津貼率每半年按租金水平調整。申請者資格亦會放寬,由目前至少住滿10年縮短至2年。

已登記或持牌的非住用構築物合資格住戶,亦受惠於免經濟審查的安置和特惠補償,但甯強調這只是酌情安排,有意者需主動向地政總署作登記,證明昨日前2年起已開始在這非住用寮屋居住。當局亦會放寬在棕地或寮屋業務經營者,申領特惠津貼的資格門檻。

黃偉綸表示,一旦獲財委會通過,對寮屋住戶及業務經營者的追溯期,會由昨起生效,棕地業務經營者就由去年4月11日起。

議員冀先考慮發展棕地

議會陣綫朱凱迪指,新安排雖有改善但仍不足,期望當局認真考慮先發展棕地等土地。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北區區議員林卓廷,關注房協在北區無單位,擔心北區村民要遷出北區,希望可原區安置。

編輯:林子豐

美術:熊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