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助醫生學插管 實習用機械人識嗌痛

發佈時間: 2018/05/18

用AI和機械人診斷病情,協助治療可能已經不是新鮮事,但有科技公司研發出一款醫療機械人,能夠產生與真人相似的反應,可以用作模仿病人進行治療,藉此訓練醫生插管、使用內視鏡的技術。

今年4月在日本東京舉行的「MEDTEC JAPAN 2018」展覽會上,科技公司MICOTO展出一款醫療用機械人「MIKOTO」,模擬真人反應,如果對她太粗魯她會喊「好痛」,並可以為醫生技術和表現進行評分、建議。

外表如真人 可做3項練習

「MIKOTO」在日文漢字裏寫作「命」,意思是「生命」,這個機械人的研發目的是協助新進醫療人員訓練經口、鼻氣管插管、內視鏡檢查、插管抽痰等3項實作醫療技術。

據《Robot Start》報道,MIKOTO外表與真人相似外,氣管、食道等內臟部位,也是利用真人的3D數據製作而成,並且在鼻、喉嚨等各處設有感測器,如果練習者太過用力,對她太粗魯,MIKOTO會喊「好痛」外,甚至產生作嘔的反應。

可為表現評分 指出不足處

由於機械人具有真實的反應,能令實習過程更接近真實手術操作,減少因操作不當,產生失誤的可能性;另外,MIKOTO還具備「評分系統」,可為實習時的表現評分,並經由各感測器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反饋,指出醫生在哪個過程中的不足之處,強化實習的效果。

在以往的醫療訓練中,年輕醫生只能藉由觀察臨床案例來學習,並通過對真實病人進行實習,但基於對病人的尊重和安全考慮,現時就希望通過機械人來實習;而通過MIKOTO實施臨床實習,不僅不會對病人造成傷害,年輕醫生也可以累積實習經驗。

腦鑽孔機械人 防人為失誤

為了治療感染或癌症,或者放置人工耳蝸,全世界的外科醫生每年都要在10萬人的頭上鑽孔;過程中更可能碰到很多不能觸碰的部位,比如面部和味覺神經,以及內耳和平衡器官。

為減輕醫生的負荷,荷蘭恩荷芬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新型的手術機械人,可以完成這項任務。名為RoBoSculpt的機械人,具有7個軸,它可根據外科醫生的準確指令進行工作,透過AI準確計算,對不同角度進行鑽孔。

RoBoSculpt的第一次臨床測試將於今年在拉德堡德大學醫療中心進行,而在人類身上進行的第一次手術則需要等到兩到三年之後。

腎臟移除術 真實醫生快又平

《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ama)去年發布一項研究,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在2006年至2012年間,研究在美國416間醫院,曾進行過的近2.5萬宗手術,發現只有28%接受腎臟移除手術的病人,需用上多於4小時;如利用機械人進行手術的,有46%需用多於4小時,換言之,機械人醫生做該類手術需用更多時間。在成本方面,每項機械人手術亦較一般的貴約2,000英鎊(2.1萬港元)。

編輯︰陳展宏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