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底生厚繭 隨時患「香港腳」

發佈時間: 2018/05/28

腳底生厚繭 隨時患「香港腳」

香港人行得快又多,腳底磨出厚繭亦是尋常事。但有皮膚科專科醫生提醒,腳底厚繭除是角質增生,亦有機會是角質化香港腳,且因這種香港腳「不臭不癢」,患者動輒染病十數年亦不自知,真菌有機會「擴散」至趾甲、手部,形成灰甲或「香港手」;曾有糖尿病人因耽擱治療,令腳底「裂開」,遭二次細菌感染,幾乎要「鋸腳」保命。

染菌致角質增生 不臭不癢難察覺

皮膚科專科醫生林嘉雯指,足部厚繭除因角質增生引致,亦可能是角質化香港腳的病徵。她解釋︰「香港腳主要分作『脫皮型』、『水泡型』和『角質型』,當中角質型多因感染紅色毛癬菌導致,且感染後無臭味或痕癢,較難被患者發現。」

林醫生指,過去有病例是60歲有糖尿病史男性,感染角質化香港腳後,腳底皮膚乾硬至裂開,導致二次細菌感染,求醫時腳部出現水腫、流膿及疼痛,需入院接受抗生素治療,「該患者有20年糖尿病史,血糖控制不佳,加上腳底出現硬皮十多年亦無理會,令香港腳日益惡化,產生連鎖效應;他入院時幾乎要鋸腳保命,留院逾一周才穩定下來。」

但要區別一般厚繭和角質化香港腳,極為困難。林醫生教路,若腳部有硬皮,且有灰甲,及手部脫皮病徵,便應求醫,「角質型初期僅有厚繭,但真菌可感染全身皮膚,容易導致灰甲或香港手出現,亦會傳染給其他人。」

要保持雙腳乾爽 勿常穿同一鞋子

林嘉雯續指,一般真菌愛在炎熱且潮濕環境滋生,想避免染病,日常在家中應穿着拖鞋,淋浴後亦要抹乾雙腳,「一般人只會印一印腳,未能完全乾燥,謹記要將腳趾縫亦擦乾;或可用風筒輔助,吹乾雙腳。」外出時亦要着襪,吸走腳汗,保持鞋內乾爽,亦可減少感染香港腳風險。「踏入雨季,女士常穿雨靴因不透氣,亦是滋生真菌溫床,穿着時必須着襪,若沾上雨水或腳汗,應盡早更換。」

而適當選擇鞋履,亦可避免厚繭出現。林醫生笑言,厚繭出現主因,在於腳部同一部位遭反覆摩擦,令皮膚啟動「保護機制」,增生角質避免磨傷,「若經常穿同一雙鞋,腳底同一部位自然易反覆受壓,令問題更嚴重。」同時亦應避免穿尺寸不合、高跟或尖頭鞋。

林醫生又教路,想清除雙腳厚繭,可先用暖水浸軟硬皮,再以磨皮石輕輕磨走,事後使用含尿素的潤膚膏擦腳,更有助去除角質。「平日多塗潤膚膏,保持肌膚滋潤,亦有助角質更新脫落。」但以磨皮機、削皮器或鉸剪除走硬皮,刺激會太大,易致細菌感染發炎,最好避免;亦不建議用刺激性的「換皮產品」,「要留意一般厚繭可通過腳部護理改善,但角質化香港腳是無法因而痊癒,必須先求醫,塗外用藥或吃口服藥治療,一般需時較長,亦較一般香港腳難醫。」

記者︰脫芷晴

編輯:林子豐

美術:熊偉然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