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私為民 愛國高尚

發佈時間: 2018/06/19

無私為民 愛國高尚

糭吃過,龍舟扒過,假也放完了,端午節彷彿就如夢去無痕,但它真正的主角屈原,卻沒有多少人會記起;即使有人記得屈原,可能也會以今天的標準去評價他。其實,所有曾在歷史長河裏出現過的人物,包括屈原,都有其時代的限制,要他們有穿越時空的思維,只是現代人馬後之砲。

今時大部分人都會認同,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節日,糭和扒龍舟的起源都是因中國人怕魚蝦會吃投江而死的屈原遺體而做的,但大家對屈原的生平事迹則不太認識。

屈原其實是中國2,300多年前,戰國晚期的楚國大臣,也是一位愛國詩人,有《離騷》、《九歌》、《天問》等詩篇傳世。有人一看到「愛國」就特別敏感,容易浮想聯翩,為免誤會,我們特此聲明︰屈原愛的是楚國,也愛楚國的人民,《離騷》有︰「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我拭着眼淚嘆息,哀嘆百姓的生活艱難!」)之句。

屈原因不獲楚王信任,而被楚王疏遠,甚至兩次流放到京城之外,最後更因楚亡國,他傷心之餘,便投汨羅江殉國。而且,他生前曾遭朝中小人排擠、進讒及誣衊,但他堅貞和「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性格特質,卻贏得了後世的懷念和稱頌。

用現代說話,屈原是擁抱中國傳統文化核心價值的象徵,而端午節正是為了紀念他代表着的價值觀,經得起時間考驗,歷久常新。

屈原「愛國」,岳飛也是「愛國」,令筆者想起最近有些人談關於「愛國」的標準與邏輯︰金人和宋人都是中國人,岳飛抗金,可能不算愛國;同樣,秦人與楚人都是中國人,屈原殉「國」,很沒有價值。若以此準則,所有愛國的仁人志士都會變成不識時務的蠢人!抱這種觀點的人其實好像那些極端女權主義者,看到民國以前的紮腳風俗時,會問︰「古時婦女為何不起來反抗?」一樣,都是沒有歷史常識,愚昧無聊。

古今中外,無論帝王將相、古哲先賢都有其時代的局限,而歷史則有其發展的規律、軌迹,甚至—宿命。歷史是已發生的事實,大家不能穿過時光隧道,回到過去,改變歷史。秦滅六國,一統的是「天下」(可能已是古人認知的全世界)而不是國家,若有人仍為屈原或岳飛算不算「愛國」而爭拗,甚至譏笑古人愚昧,那是侮辱了他們高潔的情操和浩然正氣,而古人之所以能為後世尊崇,大多是因他/她能無私地為人民謀幸福。

撰文: 石老師工作室 敢批評,提意見;求共融,齊築福。
欄名: 為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