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誠對話

發佈時間: 2018/06/20

坦誠對話

「不要告訴我媽媽,她幫不了我的。」少女面無表情地說。

她一直品學兼優,是學校的模範生。見臨床心理學家,是因為她時常擔心壞事會發生在媽媽身上。媽媽和她從小在狹窄的空間裏相依為命。她渴望出人頭地,為媽媽及自己改善生活。哪怕成績名列前茅,亦憂慮出錯而影響了升學。背負着家庭的擔子,她常常因為過分緊張而肩頸疼痛。為了避免媽媽擔心,她一直將情緒吞進肚子裏,卻掩蓋不了低落及煩躁。

環境未能大變,關係卻能改善。我說服少女讓我接觸她媽媽。媽媽一坐下便紅了眼,她頂着生活的擔子已經很疲累,看着女兒低落的樣子,她感到很沮喪及自責。當我邀請她去認同女兒的感受時,她表示她做不到,認為自己沒有心力去處理。

我了解到這份「做不到」的背後,可能是因為媽媽不自覺地想避開痛苦的情緒。我運用情緒主導的治療方法,邀請媽媽向模擬的自己及女兒對話。她終於釋放了負面情緒,亦了解到自己對女兒的重要性。當媽媽與真實的女兒對話時,她有能量支持女兒,表示明白女兒一直孝順及勤奮,張開雙手想給女兒一個擁抱。

此時,女兒靠向媽媽,終於淚如雨下,表示收到媽媽的肯定很開心,繃緊的身體也放鬆了。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黃肇誼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