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社工自我實驗抗濕疹

發佈時間: 2018/06/21

日前疑有女生受濕疹困擾,演變成疑涉弒父母後自殺的悲劇。同屬濕疹患者、任職社工的蕭頌渝,患濕疹20多年,曾嘗試以不同方法處理濕疹,試驗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希望「不再讓濕疹牽着走」;過去兩年更進行研究,訪問了30位濕疹患者,盼大眾和患者對此病有更多了解,並呼籲患者學習接納自己的病。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博士生候選人、現年36歲做社工的蕭頌渝,約於11歲確診患上濕疹。病發時臉和手腳都會發紅和痕癢,轉季時病情尤其嚴重。他坦言,濕疹影響其社交生活,「因(紅斑)長在臉上是遮蓋不住的」。入大學時想識新朋友,都會缺乏自信,「會怕別人怎樣看我、判斷我,好怕被拒絕」。

11歲確診 轉季尤其嚴重

他曾因病感到失落,會埋怨家人,又會埋怨上天。直到在大學時與老師聊天,才慢慢解開心結,明白「病等於生活的一部分」,並積極尋找面對的方法。多年來,家人曾帶他看醫生、服類固醇藥,又着他戒口,但不一定奏效,其後決定以「科學家精神」去試驗,探究不同方法在其身上是否可行。

蕭憶述,一次到小學進行講座,當講座完結後,有家長主動向他提供解決濕疹的方法,令一直只以西醫方法治療的他遇到一位合適的中醫。蕭曾嘗試不同方法處理濕疹,發現原來別人所說的,在自己身上未必有用。例如坊間形容為「好毒」的牛肉和鵝肉他都可以吃,反而不能吃龍蝦、飲啤酒。他相信每個患者都可建立自己的智慧寶庫,用不同方法紓緩病情。

逾半患者 與病和平共處

他認為,每個人的致敏原不一,「我的方法不一定適合其他人,所以都要試驗」,並鼓勵其他患者尋找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他建議患者為病情作記錄,觀察病情和生活的關係,例如吃了甚麼食物後易病發、用甚麼方法可紓緩病情等。

過去兩年,蕭頌渝更就「濕疹如何影響患者的生活和患者如何面對濕疹生活」進行研究,訪問了30位患濕疹的成年人。研究發現患者與濕疹的關係主要有4種:迷惘、執着、無助和共存,其中逾半受訪者都跟濕疹有共存的關係,即熟悉濕疹情況,會跟病和平共處,尋找紓緩方法。他建議患者維持原有生活喜好,聚焦於病情控制而非根治,並嘗試以「科學家精神」尋找控制病情的方法。

編輯:梁顯庭

美術:熊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