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補足鈣 防骨質疏鬆

發佈時間: 2018/06/28

長者補足鈣 防骨質疏鬆

香港人壽命之長世界數一數二,但長命又不代表每名長者都是身壯力健,其中骨質疏鬆便是不少老人家面對的健康困擾之一;有西醫、中醫及營養師都表示,骨質疏鬆與鈣質的關係密不可分,因此如何減慢或補充骨骼中鈣質的流失,就是延緩出現骨質疏鬆、防止骨折的不二法門。

曬太陽增維他命D 助攝鈣質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丁昭慧指,骨質於孩童時開始建立,約25歲達頂峰後便慢慢下降,當下降速度達到臨界點,骨質密度便會出現問題;女性於收經後,骨質下降的速度更快,「女士未收經前因有雌激素維持骨骼健康,但收經後無咗雌激素,骨骼中的鈣會流失得更快;因男士無正式的更年期,就算60歲都可以有足夠男性荷爾蒙,維持骨質的密度。」

丁續稱,骨質疏鬆一般無明顯症狀,很多時病者因跌斷骨等情況才知曉;故想了解有否出現骨質疏鬆以作預防,可透過檢查了解骨質密度的情況,其中較常見是DEXA骨質密度測試;而骨質密度的量度標準則是T評分,測試結果如> -1.0屬正常;-1.0至-2.4屬骨質稀少;= / < -2.5則屬骨質疏鬆。

補鈣與預防骨質疏鬆息息相關,成年人每日需要1,000毫克鈣質,皮膚經太陽照曬後會製做維他命D,而維他命D可助吸收鈣質。丁醫生表示,每天宜曬太陽15至20分鐘,如擔心紫外綫太高曬傷皮膚,可於早上11時前或下午3時後進行。

飲食方面,丁醫生指不少食物鈣含量也甚豐富,如每100克黑芝麻便有900毫克鈣,「可連骨吃的魚如沙甸魚、白飯魚等的鈣質也很豐富,補鈣人士適宜食用」。若求醫者出現骨質疏鬆問題,醫生最主要是評估骨折風險的高低,作出診治和用藥,如可透過處方藥物及注射補骨針等,減低骨質流失。

中醫角度 骨骼差要補肝腎

註冊中醫師曹瑋雯則指,中醫認為肝主筋、腎主骨,因此骨質疏鬆是與肝腎兩虛有關;而當腎精不足夠提供予骨髓,骨髓沒有營養骨骼便不能生長,從而導致骨質疏鬆,「老人家身體各機能開始衰退,便會出現體弱氣衰;若氣血不暢順就會導致經絡不通,當不通就會痛,腰痠骨痛等痛症亦會由此而來。」

她亦指,骨質疏鬆本身確沒有明顯的症狀,但身體亦會有一些訊號,例如雙腳乏力、關節痠痛、身高變矮甚至出現駝背等;而骨質疏鬆出現的痛症會影響患者生活,更容易有骨折,對長者尤為危險。由於骨骼變差主要因腎虛引致,故中醫在預防和減慢骨質疏鬆方面,主要以補肝腎為主。

「家營營養中心」創辦人、香港營養師學會認可營養師吳耀芬則稱,老人家缺乏運動,尤其是負重運動,會令骨質流失得更快,骨質密度下降。她指,雖然服用鈣片能夠助補充鈣質,但部分嚴重的骨質疏鬆症患者仍須藥物治療。而服用鈣片也不一定能達到補鈣的最佳效果,因鈣質攝取還受如飲食習慣等影響。另外,服用鈣片時應參考它的鈣含量,以及向專業人士查詢食量,因過高劑量的鈣片,可能會增加患結石的機會。

記者:蔡淑儀

編輯:林子豐

美術:熊偉然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