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廣標
曾廣標

貿易攻防戰第二回合

發佈時間: 2018/07/13

貿易攻防戰第二回合

美中宣布各自啟動340億美元的25%懲罰性關稅後,美國商務部立即調查制裁殃及的美國在華電子公司,若能證明不能遷離中國,則可望在加徵關稅方面獲豁免,而中國則準備把新增的關稅收入用於補貼被美國抽重稅的企業。表面上,特朗普暫時把槍口對準歐洲盟國,既要求北約成員國增加軍費負擔,也指控他們對美國貨品設限,因而每年享有千多億美元順差。

向中國歐洲分途出擊

然而,當特朗普抵達歐洲之際,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突然發表205頁文件,羅列新一輪制裁中國貨品清單,總值2,000億美元,均開徵10%關稅,理由是中國不僅沒在保護知識產權等方面改正,還向美國貨品報復。清單在8月尾聆訊,最快在9月開徵,期間美方願意與中方進行談判云云。

貿易戰開啟後,中國官方媒體接連對特朗普當局口誅筆伐,對於被加徵2,000億美元貨品,自然亦回罵。然而,今次沒有即時還擊,而事實上,中方難以有對等的反擊,因為每年進口的美國貨品,也在2,000億美元以下。

關稅戰必定是兩敗俱傷,既令到雙邊貿易減少,也損害本國消費者的利益。在首輪開戰時,中方基本上已選對了報復目標,集中於特朗普死忠粉絲所在的農業和水產業;反之,美方針對的電子業,有不少是在華美商經營的。因此,美方今輪就不顧一切,誓要令中國各行各業受害。

美方首輪對中國的懲罰並不精準,反之,中方的反擊卻擊中美國的農業、水產業、凍肉業,以至汽車業。美國主流傳媒早已不喜歡特朗普,近期紛紛採訪受影響的農戶,中西部的農民大吐苦水,而他們是特朗普的主要票源。

大豆商會的負責人表面上說繼續支持特朗普,但接受訪問時也指大豆出口旺季是10至12月,希望在這之前,美中能解決糾紛,令大豆可正常出口到中國。他等於提醒特朗普,宜在11月中期選舉前與中方和解,免影響農民的投票意慾。

宜中期選舉前達妥協

美國生產的大豆,有3成是出口到中國,它們均屬於基因改造大豆,被歐洲環保分子視為對下一代的健康有損,而在中國,進口的美國大豆基本上用於餵養牲口,不是供應給民眾食用。

表面上,美方的第二次攻擊很全面,更能打擊中國出口企業。然而,美方加碼雖然可以繼續佔先手,但卻涉及眾多日常用品,到時將更加損害美國消費者的利益,較難與選民交代。

因此,我認為,特朗普的上策還是在10月之前與各貿易夥伴達成協議,取得一些小成就來討好選民。反之,若11月中期選舉前火頭處處,則對共和黨絕非好事,部分共和黨候選人也只好與特朗普劃清界綫。

(原文轉載自《經濟通》)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曾廣標 著名國際問題專家和財經評論員
欄名: 國金與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