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儀博士
唐文儀博士

三伏灸要辨證施貼

發佈時間: 2018/07/16

三伏灸要辨證施貼

初伏、中伏、末伏總稱三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日子。這段時期陰氣受陽氣所壓,藏伏在地下,亦是中醫「冬病夏治」的最佳時機,以陽氣驅散潛伏在體內的寒邪濕邪。例如哮喘、鼻敏感,中醫認為是寒痰伏於肺部所致,故以三伏天灸治療哮喘、氣喘、鼻敏感、怕凍等等,療效顯著。

筆者曾遇到不少病人對天灸一知半解。「醫師,我幾年前同朋友去做天灸,但仍然經常感冒。」聽到病人未接受診斷便做三伏治療,筆者忍不住說︰「千萬不要相信天灸是萬能,有病情反覆、陰虛、濕熱都不合適。」

其實筆者習醫期間,曾獲內地一間佛寺和尚傳授醫術,在四川當地就有三伏湯,一到三伏天,注重養生的家庭都會宰一隻羊,加點熱藥如玉桂、生薑等烹煮一大鍋湯給整個家族補身,喝後發汗即抹乾身體,不能吹風。其好處是冬天來時咳嗽、哮喘、經常感冒、風濕病都會減少發作。

三伏湯方用黃芪五錢、黨參五錢、玉桂一至兩錢、生薑一至兩片、胡椒粒少許、羊肉兩至三斤煲湯,適合陽虛者服用,可連服兩至三日。服後覺得口渴,飲用溫水,不可飲涼水。此湯可補腎陽,結合三伏灸,可事半功倍。注意,陽虛夾濕熱、陰虛者都不宜。

臨床小貼士︰今年的三伏天,初伏在17-18/7、中伏在22-23/7、末伏在6-7/8,加強伏在16-17/8。進行天灸或服用三伏湯前,請諮詢註冊中醫師。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唐文儀博士 註冊中醫師
欄名: 中醫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