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研突飛猛進的原因

發佈時間: 2018/07/20

中國科研突飛猛進的原因

中國的科研成就突飛猛進,近十年的科研成果令世界先進國家也感到愕然。於是,外國經常指中國有很多科研成果是從外國非法得來的。事實是,中國的特殊體制正好讓科研力量發揮優勢實力,這是西方國家無法比擬的。

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指出,中國特有的條件就是中央號令,全國各條戰綫總動員。具體來說,在中央指令下,政府、科技企業、研究單位、高等學府形成「四合一」互相支撑的格局,能夠集中資源、力量和智慧,互利互通,效率往往可以提高近倍。其中,政府主動向科研單位和高等學府授予研發項目,這就解決了後者的經費來源。光是清華大學,去年獲得的官方和企業委託研發項目達1,300多項,讓該校可以以戰養戰。

此外,官方容許高等學府自辦企業,例如北京大學的電腦系所開發的電腦和軟件,一早佔了主要市場。此外,北京市投入科研的經費佔GDP的6%,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中國的科研機構還有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科研得出成果後,政府可替它們尋找生產夥伴,即是科研成果能馬上跟企業合作,投入生產。香港和西方國家的政府不會做的,認為這是利益和角色衝突;中國則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義務。

中國不斷提高科研水平,但也不斷傳出學術造假的新聞,內地稱為「學術不端」。近年較矚目的有何海波剽竊事件,以及「漢芯」晶片處理器造假事件。皆因中國把科研經費與成果掛鈎,導致部分科研人員急功近利,抄襲、造假並虛報成效。

為了防止惡性競爭和攀比,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起草了新的道德規範引導,並與美國國家科學促進會交流,商議如何防止學術不端的行為,包括研發識別論文內容的軟件,推動中國科研機構申報國際專利,而不單是中國專利等。總之,科研成績和科研道德是相輔相成的,中國正朝着這方向進發。

(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劉銳紹
欄名: 《藍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