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到2020的東京奧運

發佈時間: 2018/07/20

1964到2020的東京奧運

我的東京速遊之旅,當中途經代代木公園、表參道和原宿,看到戰後第一代日本建築大師丹下健三(Kenzo Tange)為1964年東京奧運設計的神級傑作--國立室內綜合競技場。它有高度紀念性(Monumental)和可塑性的造型能力,以吊橋般的懸吊構造來處理大跨度的屋頂結構,再透過粗獷的清水混凝土將建築需要的功能、結構、表現,明快而根本地統合在一起,成就20世紀「混凝土建築」的典範,開啟了工業革命後覆蓋全日本甚至整個世界的建築文化。在建築、都市的發展或更新的領域內,有可能達到全球化的,恐怕只有混凝土這種素材了。

這個素材不光毋須選擇場所(只將薄薄的木板組合起來造成形模,安放好鋼筋,然後灌入水泥、砂,就是這等程度的技術),還有另一個普遍性,就是任何造型都可能做得出來,換言之就是擁有自由,只要改變型模做法,便可以自由地做出任何曲面及形狀。

混凝土很堅固,不管在表面安裝甚麼,如想建築造型豪華、顯貴氣,便掛上石材;喜歡輕盈、富時代感,可貼上耀眼悅目的鋁板。在此意義上,由於混凝土最為普遍,單一本質的材料,對於所有的風格、所有的設計和無論高低建築成本都應付得來。如此一來,不止失去了建築的多樣性,同時也失去了大自然的多樣性,單一均質無趣的建築環境和城市面貌便因此產生。所謂20世紀建築,就是這麼孤獨的時代!

再往淺草一睹當今日本正統派建築家(理論與實作並重),隈研吾(Kengo Kuma)設計的淺草觀光及文化中心,他在江戶時代文化傳承至今的淺草雷門寺對面建造了一個作為旅遊資訊中心、小劇場以及咖啡廳的複合設施。這座建築樓高40米,他卻將過去構成淺草的木造平房疊高建成了八層,再在每層平房外掛上密度不一的垂直木板飾面,從外形上清楚可見昔日東京老房子所擁有的木造尺度。

再在網上查閱他為2020年東京奧運重新設計的國家體育館,才開始了解甚麼是他所推崇的21世紀的「自然的建築」。下篇續談他這「自然的建築」。(東京速遊之旅.四之二)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陳晧忠 建築是生命的舞台,在表達和塑造人的價值觀和孕育理想。
欄名: 筆講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