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何綺華博士
霍何綺華博士

X光造影不足懼

發佈時間: 2018/07/24

X光造影不足懼

醫學界一直應用輻射於不同身體部位的檢測上,如肺部、消化系統、骨骼等,乳房X光造影也是其中之一。檢查時,女士會在放射技師的協助下將乳房放在有X光底片的平台上,然後造影機的塑膠皮會分別從上下及左右緊壓夾着一邊乳房,為乳房組織進行X光攝影。

與超聲波檢查相比,X光造影的最大好處是可偵測乳腺管內還未形成腫瘤的癌細胞,令病人可盡早接受治療。台灣在2016年的研究,早已顯示全民每兩年一次的乳房X光造影檢查與每年作臨床檢查相比,可減少二期或以上的乳癌個案,死亡率也可減低四成。正因如此,現時各國推行的全民乳癌篩檢,也多以乳房X光造影為主,再輔以其他方法檢測乳癌。

坊間有人認為,X光造影導致過分攝取輻射,甚至會引發乳癌,實屬過慮。現時用以衡量輻射對生物影響的單位為毫希(mSv),而所有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吸收到由周邊環境而來的輻射,約2.4毫希。

每次乳房X光造影吸收到的輻射量為0.4毫希,即相等於照四次肺部X光片,或乘搭四程長途飛機。輻射量孰多孰少,相信大家可自行判斷。

美國專家Hendrick和Helvie研究乳房X光的輻射度後得出結論,要由乳房X光的輻射引發乳癌,年齡介乎40至49歲的女士,至少要接受76,000次至97,000次的乳房X光造影檢查。

現時基金會只建議年過40歲的女士,每兩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造影,兩者次數上的天淵之別,足證乳房X光造影有輻射威脅的言論為無稽之談。硬將乳房X光的輻射誇大成洪水猛獸,只會使公眾對X光檢查卻步,令他們白白錯失可以早診早治的機會。

(本欄逢周二刊登)

撰文: 霍何綺華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
欄名: 乳過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