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美國交流一年 提升學習動力

發佈時間: 2018/08/13

文化交流往往會改變一個青少年。中五後參加美國中學生交流計劃的黃栩晴,前往亞利桑那州鳳凰城讀高中,因當地學制具靈活性,常肯定學生付出,令Karly短短10個月變化很大。媽媽黃太謂曾預期囡囡的英文會有進步,但沒想過很快說話已有美國腔調,而且找回學習動力。

栩晴(Karly)的host dad和mom分別是醫生和社工,並領養了一個華籍女兒,他們不但尊重中國文化,也有不少華人朋友。即便如此,其英文也大有進步,在3個月後已能完全跟當地人交流。「第一個月有少少聽不明,是爸爸天天幫我補習,當父母沒空,他們更請了補習老師給我。他們帶過我去墨西哥州、夏威夷、賭城……在香港我沒時間做義工,但父母都熱愛義務工作,故我去了不同機構體驗,例如照顧孤兒、服務流浪者、教同學數學等等,累積做了70小時義工。」

課後不做功課

Karly本來愛好多多,媽媽黃太甚至曾為兩姐妹策劃境外遊學團。她謂本來就讀的直資中小學提供了雙軌制IB和DSE學制選擇,因對DSE較有信心,故中五選讀DSE。Karly就讀的中學是大校,共有2,000多名學生,她入讀第12班,但因為是交流生,故英文科選擇讀第10班。「12班的英文程度是貼近大學,需要讀文本、古典小說,也要大量寫作,故我選擇降級,其他科目我都可以應付。」

她在12班選修商科,並體會到當地課堂上講求分享和合作,而非競爭。「功課大部分在堂上完成,會分組進行,大家貢獻自己的能力;放學後不主張要做功課,鼓勵大家去運動,最深印象是一次我拿Marketing教科書回家,反被老師阻止,告訴我只要上課聽書便足夠,讀書不必如此全天候去讀。」她笑言自己比其他國家交流生較認真讀書,也因為是12班,希望為預備大學而努力。她最後全部科目都拿A,義工時間有70小時,更參加了很多學會,可算體會到學習和興趣均衡的生活。「我跟host的女兒去學功夫和上教會,跟父母學社交舞。我也學會自主讀書,那裏的氣氛沒那樣壓迫,我的英文也進步很快。」

計分方法靈活

談到計分,她謂最有趣是香港DSE考試分數佔很重,並且一試定生死,而美國中學會盡量想讓你及格而且高分。「他們的大考分數只佔很少比例,平時用測驗、堂課、上堂表現分數比例卻佔很高,有點似IB;若學生考試很低分,他們會給你很多提高分數的機會,例如用相似的題型補考,或讓你改正。」

另外,她笑謂香港數學水平很高,在美國也見識到自己原來數學不弱。「我在數學科選了高級程度的數,同班本地人學習遇到困難,反而我的香港背公式方法有效很多,可以幫到他們,故提出放學後當小老師,每天留校兩小時教數。」她謂兩地只是數學的教學法不同,不能比較好壞,但美國中學優勢是科目全部有分程度,供學生選擇,故上課時他們常要走課室。「我妹妹修讀的所有科都是選了最高等的程度,學制給人有得選擇,學生都配有一位學科輔導員提供選修意見。」

黃太謂香港學制有其優勝之處,好處在於良好的課程設計,學生對學術的要求高,令人明白勤奮很重要,但最大的缺點是只劃定同一條綫,漠視能力差異,因而浪費了許多人才。她舉例一個14歲學生,只有中一程度的英文,但有中五程度的數學,也只能讀中二程度所有課程,而且往往因為某些科目成績稍低,便會視為成績欠佳,不夠好或不夠努力,得不到應有的讚賞,使其自信心大大受創,影響整體學習。

「1+2+2」升學模式

美國中學生文化交流計劃港區辦事處之一文化協進中心升學顧問Mable Chan指,交流計劃雖並非為升讀大學而設,但同學傾向交流一年後讀當地華盛頓州的社區大學,完成兩年副學士,接駁到兩年大學完成學士(名為「1+2+2」模式)。

交流計劃一般9月接受申請,針對15歲至18歲半,快則可以在翌年3月配對到當地家庭。計劃由美國國務院策動和鼓勵,全球申請人會由美國機構配對交流家庭,因計劃主要目的是促進各國跟美國的雙向文化交流,故只需通過基本聽說英文能力測試。查詢︰2541 0078

撰文︰胡麗珊

編輯︰余運慶

美術︰梁政敏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