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東灣莫羅瑞華學校 助學童重拾自信

發佈時間: 2018/08/23

本港現時共有8間群育學校,主要服務有自閉、過度活躍、學習障礙,或因家庭原因未獲照顧的學童。當中位於大嶼山的東灣莫羅瑞華學校即將遷往屯門,除基本設施外,尚要有足夠的軟硬件以配合特殊教育需要。

東灣莫羅瑞華學校已有50年歷史,據該校校長卓德根表示,現於大嶼山南部的校址前身是興建石壁水塘時的工人宿舍,經擴建後設施仍相對落後,學校將於2019年遷往屯門的新校舍,會更接近市中心,也會由平房建築遷往7層高的大樓,而學校宿舍也會設在同一座大樓內。

卓校長強調,新校舍的地盤位置呈三角形,很考建築師的設計,其操場及戶外走動的地方不及原校大,但會有很多高低交錯的空間,延伸出平台、天台,並會利用這些位置規劃作足球場、攀石牆以至各類型特別室,藉此讓學生得以發展興趣、發掘潛能。他強調,教育局提供了新校舍,但校內的基本設施如網絡系統、課室設備、保安等配套,都需要自行籌募經費,這需要一定的資源。

發展方向

卓校長不諱言,學校同學對學業的要求較弱,因此,老師會在體藝及生涯規劃上協助他們發展,因應學生的需要,學校現時的發展方向包括歷奇輔導、音樂、戲劇教育、生命教育及STEM。他稱,歷奇訓練可建立同學的自信及抗逆力;音樂、戲劇方面,未來會發展中樂及敲擊樂,也會與誇啦啦劇團合辦為期4年的計劃,當中有教師培訓、學生演藝訓練及舞台設計等。「戲劇訓練會設有黑盒劇場,同學亦可學習布景設計及燈光效果等,這些硬件都要自行籌募款項建設。但透過這些另類教育,可幫助小朋友建立興趣,甚至學習一技之長,像舞台設計、燈光管理、後台製作等工種,在市場上很欠缺人手。學校遷校後將增設中學部,正好給予同學在生涯規劃上多一些選項。」

此外,在科技創意教育上,除了繼續運用LEGO教學,也會利用AI人工智能等幫小朋友發展;而生命教育則會由香港大學心理學系的林瑞芳教授為同學進行靜觀訓練。「新校舍會設有靜觀室,小朋友會練習如何平復情緒、學懂感恩及活在當下,建立正面的心態去面對困難。」

過渡性質

卓校長續稱,學校為同學安排的服務屬過渡性質,最終是讓他們能盡早返回主流學校就讀。「但這要看小朋友是因甚麼問題轉介進來,要是因家庭問題,所需的時間往往較長。因學校接觸的主要是小朋友,當問題出在家長本身,便需要校外社工的配合……小朋友很簡單,給予他們成功感、自信心,引起其興趣及動機,很快便可以回復,但很多時未能返回主流學校,問題正是出在家庭,如父母婚姻破裂、家中問題未解決等,其實不少個案也是後天家庭問題。」

他強調,另一重點是及早介入,年紀愈小愈易管教,對抗性沒那麼大,也易於處理。「假設學生到高中才到來,已是一個成年人,會自覺為甚麼還要來?因此學校更要想辦法吸引這些學生留校,營造良好的環境,吸引他們接受服務、改善行為再回歸主流生活。有學校贊助人直言學校的設施是國際學校的水平,會質疑是否有需要?但值不值得要看多方面,為這些學生提供良好教育機會,藉此改變其生命軌迹,也是在減省未來的社會成本。」

該校學生流轉快,大部分學生均會參與短期適應課程,即一年內必須返回原校就讀。「這非單方面由學校決定讓小朋友離校,學校老師、舍監、家長、原校老師及社工,每年會進行4次會議,以評估學童表現,我們的同學普遍進步都很快。」

重視社區關係

卓校長強調,學校資源不單只用在校內的小朋友身上,該校自2007年起參與教育局的「特殊學校暨資源中心」計劃,每年為6間主流學校舉辦老師觀課、課堂管理及家長教育等工作,也設有歷奇訓練小組,將來亦可讓區內學校,以及夥伴學校一同參與。

他自言自2016年立法會批出校舍,已開始從事宣傳工作及與社區建立關係。「社會對我們的服務未必理解,會誤以為壞學生影響社區安寧,因此學校會帶學生做義工,在屯門區內與老人家及智障學生打地壼球、進行表演及探訪,也曾到幼稚園帶小朋友做勞作……既是形象改造,也令社區居民可放心,早做預備工夫免生疑慮!」

撰文︰李越樺

編輯︰余運慶

美術︰梁政敏

圖片︰受訪學校提供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