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前參加了一個慈善基金的受益人聚會。基金專注幫助需要經濟支持的年輕先天性病患者。聚會是為病癒的年輕人辦的交流生活營總結晚會。幾位主要出資人都是學佛之人,他們亦有出席和分享他們的人生經驗和目標。其中兩位講者真情流露的話語,令人感動。
一位來自富裕家庭,有自己的事業,他說世俗的生活從小快樂,學佛修行至今,已經學會欣然接受生老病死,頗有「所作已作,不受後有」(不再受輪迴、生老病死之苦--《雜阿含經》)的自信。隨時「往生」都沒有太大遺憾。今天的夢想就是能幫助其他人完成夢想,因為能與人分享的快樂才是真實的。孤家寡人的快樂只是一種無窮盡的慾望。過去三年基金幫助了20,000名病患者,他注重養生,因為只要活下去就能幫五萬、十萬有需要的人。這是一個很慈悲的宏願啊。他也是有福有慧之人。
韓國人氣電影《與神同行》續集,雖然和第一集一樣以地獄審判為電影故事的骨架,但是第二集的故事性較濃,幾位主角有千年「因果」關係,最終都能解開心結和放下「執着」。
第二位講者說自己來自草根階層,好努力讀書和工作才走到現在的地位,擁有自己的企業,給了在場的年輕人很大鼓勵。他說從來不妒忌那位生於富貴人家的朋友,因為各有不同的因果,大家都是佛弟子,今世在不同環境廣結善緣,殊途同歸。
他也講了一個故事︰剛去世的年輕人在「奈何橋」排隊等再投生,好多人在三位老人前「插隊」,他卻好好的站在老人後面,還扶他們一把。三位老人原來是不同層次的「菩薩」,第一位菩薩給他來世「先甜後苦」或「先苦後甜」的選擇,他當然選擇「先苦後甜」,間接鼓勵了這些病患後的年輕人。第二位菩薩教他多做善事和修行,累積福緣,來世出生就可以福慧雙全。第三位菩薩開示他來生應該發菩薩願,修菩薩行,如果能夠體現佛陀的遺教,成就慈悲智慧,就是種善因、結善果,最終從世間諸苦解脫。
交流時聽眾的問題很多,而且都很坦誠,我覺得聽眾都各有感受和共鳴。那一刻,人間是淨土。
(本欄每月首周五刊登)
撰文:
馮孝忠
太平紳士,現任恒基兆業首席財務總監,並擔任多項公職。佛教徒,專修淨土法門。
欄名: 在世佛學,如此,如是
-
-
-
全民造星V丨Nathan赴靈堂見前女友最後一面 戴帽低調到場與家屬零交流 |
|
-
嬰兒玩具|BB每日咬牙膠玩具剪開全是霉菌 醫生媽媽驚呼噁心【附安全貼士】 |
|
-
東張女神│梁敏巧深黑長直事業線疑做手腳 重着6年前泳衣網民要求換衫 |
|
-
刻骨銘心|七旬失智翁墮愛河 煩惱買禮物取悅「女朋友」 院舍職員:他再次愛上妻子 |
|
-
Price.com.hk「精明消費之選2021」 ASUS開創電子科技新生活 |
|
-
用家分享女人之苦 藥劑師推薦真臨床實證 2星期告別頻、急、滲 |
|
-
【華盛証券抽獎】開戶即送$500現金券 參加大抽獎再贏50萬豐富獎品 |
|
-
-
-
-
-
您也可能喜歡...
-
登記捐贈或取消屬自願 盧寵茂︰港器官港用優先 醫管局前綫指暫無家屬憂器官捐內地
|
-
業主要求「三邊落床」大套房 測量師︰影響周邊承托 日出康城單位裝修疑打穿主力牆 港鐵未接申請
|
-
夥大學辦培訓課程 500萬獎助學金 漁業界推海產養殖專才培訓吸新血
|
不同的因果,一樣的慈悲 - 晴報 - 港聞 - 新聞 - D180907
晴報,馮孝忠,在世佛學,如此,如是,港聞
不同的因果,一樣的慈悲 - 晴報 - 港聞 - 新聞
數月前參加了一個慈善基金的受益人聚會。基金專注幫助需要經濟支持的年輕先天性病患者。聚會是為病癒的年輕人辦的交流生活營總結晚會。幾位主要出資人都是學佛之人,他們亦有出席和分享他們的人生經驗和目標。其中兩
https%3A%2F%2Fskypost.ulifestyle.com.hk%2Farticle%2F2155605%2F%E4%B8%8D%E5%90%8C%E7%9A%84%E5%9B%A0%E6%9E%9C%EF%BC%8C%E4%B8%80%E6%A8%A3%E7%9A%84%E6%85%88%E6%82%B2
https://skypost.ulifestyle.com.hk/article/2155605/%E4%B8%8D%E5%90%8C%E7%9A%84%E5%9B%A0%E6%9E%9C%EF%BC%8C%E4%B8%80%E6%A8%A3%E7%9A%84%E6%85%88%E6%82%B2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155000/2155605/012_02_a_20180907_L.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155000/2155605/
港聞
新聞
007
2155605
503
503001004
港聞 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