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雨水排放隧道 嚴防九龍西淹浸

發佈時間: 2018/09/07

本港早前暴雨連場,而每年雨季,暴雨會從琵琶山、鷹巢山將沙泥推向深水埗、荔枝角、長沙灣等區,幸渠務署2012年啟用的「荔枝角雨水排放隧道」(下稱隧道),每年可截走500立方米的山洪及沙泥,以防淹入市區。該隧道運作至今近6年,渠務署向本報講解隧道的運作及保養方法,揭開其神秘面紗。

渠務署操作維修科工程師李進鵬表示,隧道全長3.7公里,隱藏在九龍西部市區地底及山岩內,在琵琶山、鷹巢山等地主要溪流設有6個入水口,將山洪引入隧道內,再引流至位於蝴蝶谷道寵物公園下方的靜水池,最後從由地底隧道引流至昂船洲出水口排入大海。

6入水口 引走山洪再排入海

李指,每年平均有20場大暴雨需由隧道疏導山洪,而山洪所夾雜沙石會被引流至隧道的靜水池內沉澱,以防下游隧道出現淤塞。署方在每年11月至2月旱季間,會將寵物公園封閉一個月,派出10人小隊深入地底隧道內部,檢查隧道結構,同時清走淤積在隧道的沙泥工程及檢查隧道內部工作,確保隧道運作正常。

進行工程前,需先從靜水池吊走49條達800公斤至1.6噸重的閘門鋼條,再用一星期抽走隧道內積水,並測量確定隧道內無積聚有害氣體,才派員檢查保養。而10人小隊需配備呼吸器具、警報器、防護裝備等,徒步進入位於地底或山岩中的隧道內,檢查隧道壁、入水口連接位有否裂縫、各沙井的瘀塞情況等。李又稱,每年從靜水池及隧道運走的沙泥,足以放滿近10個40呎貨櫃。署方曾研究把沙泥循環再造,但因夾雜了樹葉、樹枝和軟土等,基於成本效益,暫只能運往堆填區。

記者:梁康然

編輯:梁偉澄

美術:簡力斯

攝影:冼偉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