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國際學校 教出快樂自信孩子

發佈時間: 2018/09/11

國際學校學費昂貴,且學位有限,但其教學的方法卻是免費資源,可作借鏡。《國際學校老師這樣教》一書作者譚麗霞因應中產家庭對國際學校趨之若鶩,希望以自己的經歷,讓家長從不同角度思考,哪一種教育方式最適合小朋友。

任職國際學校18年的譚麗霞認為,任何一類孩子也適合國際學校的教育方式。「每個小朋友都可以在一個啟發思考、鼓勵自主學習的教育環境中成長。一些富創意、好奇心及個性特別強的孩子,要是在主流小學就讀,其天份有可能被埋沒,或因自覺不獲認同而收藏起來,較反叛的孩子甚至會出現特異行為。也有家長會覺得內向、沉思型、自信不強的孩子,未必適合國際學校,但這類小朋友反而要更多關注,鼓勵,小班的環境更能欣賞其獨特性、因材施教。」

教學方法 着重引起興趣

她稱,國際學校功課量不多,其學習紀錄可能只是一個簽名或一兩句感想,毋須長篇大論撰寫報告去證明自己讀過這本書。「其教學方法是引起興趣,讓孩子自動自發去追求知識,不是教幾篇課文、幾個生字,而是終身學習的能力。」主流學校老師執着於以標準答案作評估,也是同樣道理。

譚麗霞稱,小朋友天生好奇好學,沒有怕困難的心態,只要讓他們覺得有趣,再難他們也願意試、願意學。她不諱言,主流學校能讓同學在公開試中取得佳績,基本責任已圓滿。相對而言,國際學校老師需要經常反思,有甚麼技能適合21世紀千變萬化的社會?教育是否能配合時代的發展,未來的人才會面對怎樣的環境?孩子在學習能力最強的階段,學校是否已給予足夠的裝備?

她續稱,國際學校老師也多用鼓勵與學生互動,不論性情、學業方面,都會先從好的方面着眼,不遺餘力的稱讚。「老師對小朋友有一定了解,會先讚賞其優點,再幫助他們改善不足之處,這樣孩子也會自覺獨一無二︰別人數學較我好、或美術較我好,但我也有獨特的地方。」

尊重差異 毋須針對錯處

主流學校老師有時候太勤力,功課都看得仔細,小心捉錯處,希望學生可以改正,即使學生提交的是一份閱讀報告,也會把當中的文法錯誤、別字統統圈出來,但這反而令小朋友失去信心,甚至變得討厭閱讀。國際學校內即使貼堂的作品,也會有文法上的錯誤,不少家長並不贊成老師對小朋友的小錯處視而不見,但老師的觀點是小朋友長大一定會學懂,會自行糾正,毋須針對他的錯處,更不會用紅筆打大交叉。

撰文︰李越樺

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運慶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