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紹榮
謝紹榮

貨幣貶值潮似曾相識

發佈時間: 2018/09/12

貨幣貶值潮似曾相識

近期除了中美貿易戰外,新興市場貨幣貶值潮也是焦點所在,市場憂慮類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危機重臨。本專欄自今年2月起,已多次勸喻散戶離場,而最近一次是7月份,該篇文章直指貿易戰的戰綫,有蔓延至貨幣市場的迹象,勸讀者何不「今日相樂」,離場陪家人放暑假。如今暑假結束,恒指一如預期尋底,港股後市如何?就此,不妨先回顧亞洲金融風暴起因。

泰銖暴瀉掀金融風暴序幕

自中國80年代改革開放,大量資金湧入亞洲區,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和南韓的經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均經歷8-12%高增長,被稱為「亞洲經濟奇迹」,而熱錢亦同時推高了當地資產價格,逐漸形成泡沫。

到了90年代中期,這些國家經常帳目赤字巨大,按經濟學理論,如滙率自由浮動,本土貨幣會透過市場機制而貶值。然而,這些國家卻採用高利率政策和外滙儲備來固定滙率,導致本土貨幣價值偏高,變相鼓勵企業向外借貸,令債台高築。

這種滙率扭曲,吸引了宏觀對沖基金進行投機活動,再加上期間美國利率上升,加劇了這些國家外滙儲備流失。最終泰國於1997年7月,率先宣布放棄固定滙率制,泰銖隨即大幅貶值崩塌,揭開亞洲金融風暴序幕。

一直以來,有些財經分析認為美國是金融風暴幕後黑手,矛頭直指美國常以滙率作「金融收割」工具,掠奪發展中國家。

那麼,現時「金融收割機」是否再次啟動?港股是否會大難臨頭?下回續談。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謝紹榮 跨國保險集團前亞洲區投資管理總監 本專欄推廣個人財務教育
欄名: 錢以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