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餐還是三餐

發佈時間: 2018/09/21

兩餐還是三餐

人一天應該吃幾多餐,也是一個有趣的話題。日食三餐始於何時仍莫衷一是,只知在康熙年間,漢人日食三餐已成習慣,康熙認為漢人浪費,他說:爾漢人一日三餐,夜又飲酒。自己一日兩餐,出師塞外時更只日食一餐,如果漢人能如此,則一日之食,可足兩(日)食。

康熙又說自己的養生法門︰「朕每食僅一味,如食雞則雞,食羊則羊,不食兼味,餘以賞人。七十老人,不可食鹽醬鹹物,夜不可食飯,遇晚則寢,燈下不可看書,朕行之久而有益也。」(見《清稗類鈔》)

這是康熙老來的話,他享壽六十八(1654年至1722年),說自己是七十老人是約數。他很喜歡把菜餚賞賜大臣,有一次吃魚吃得很滿意,隨口說說,把這魚賞給某大臣,太監當然馬上把魚送往大臣府邸,豈料大臣原來出差去了江南,於是命人火速把魚送到江南。經過幾日折騰,大臣接到魚時魚已腐敗,但皇帝賜食,怎能不食?硬着頭皮吃下,隨即大病,終於不治,康熙聞訊後悔不已。

上周提到伍廷芳和蔣竹莊都素食,只日食兩餐,兩人皆不吃早餐,也不吃宵夜。兩人認為要給腸胃休息才是養生之道,這和現今強調早餐要吃好吃飽是相反的。

伍廷芳在1902至1903年間才開始素食治病,而在1900年他出使美國期間,參加過紐約魯特斯會館(The Lotos Club)的晚宴,當晚菜單現存於紐約公共圖書館。

菜單印刷精美,更有中英對照,應該由使館人員繙譯,菜式前都有吉祥寓意︰百祿盤小蠔(Blue Points生蠔)、北京一品雞湯(Consomme de Volaille, a la Pekin)、播丁加官牛甜肉(Boudins of Sweetbread, Duchess),這裏把sweetbread譯成牛甜肉就錯了,應該是「牛荔枝」,即牛的胸腺,通常是小牛或羊,boudin是香腸。

海宇清平炸雞塊,吉臨薯(Turban of Chicken Halibut, Marguery, Potatoes Hollandaise),吉臨薯者,荷蘭薯仔也。

華盛頓多福牛肉扒(Tenderloin of Beef a la Washington),威靈頓牛柳很著名,華盛頓牛柳是怎模樣,待考。

吃牛柳時配「安仁壽烤麵包」。此外,還有油生菜、「欽差大臣冰吉臨」、「什錦餅餌」、「什錦牛奶餅」、「晉爵加飛」——咖啡也!後面的「單尾」其實譯得不準確,油生菜是沙律,配了鵪鶉或鵪鶉蛋,此外還有芝士(奶酪)︰Roquefort和Camembert。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劉致新 權威的紅酒評論家、著名品酒家及美食家、《酒經月刊》總編輯,喜歡飲食和學習古老飲食文化。
欄名: 醉飽高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