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網絡焦慮症候群

發佈時間: 2018/09/28

社交網絡焦慮症候群

因工作關係,即使我想如何處之泰然,我還是經常無可避免地,間中會因社交網絡上發生的雞毛蒜皮事而感到焦慮,主要原因都是來自公司替客戶管理的社交網絡帳號,經常會收到用戶投訴、網民毒舌攻擊等事宜,我們需要馬上應變處理。所謂公關災難雖然並非經常發生,但一旦啟動了神經系統,焦慮在所難免。

但我發覺,除了我以外,連身邊不少非行家朋友,也有社交網絡焦慮的不同體會。

譬如,朋友H那天告訴我,愈來愈厭惡Facebook Memories這功能,因為很多當年今日事,都喚起了他的一些傷心回憶,令他懊惱非常。朋友K的兒子最近升讀小學,每天她都忙着把兒子的生活片段上載到社交網絡,卻終日變得緊張兮兮,時時要打開手機,看看朋友間有沒有誰給她一個like。

朋友T最近工作遇上瓶頸,每天上社交網絡,卻只看到朋友們像在比併着誰看起來最快樂的分享,令他的心情更陷入谷底。朋友S最近因感情問題困擾,本來想宣洩情緒,於是把心情在社交網絡分享,卻反而因朋友間的不聞不問而變得更悶悶不樂,整天也擔心着人家是否正對她冷眼相待。

每位因社交網絡產生焦慮的朋友,各有前因,但同樣地,身邊陸續有朋友開始減少使用社交網絡,甚至索性把帳號和手機軟件刪除。當初社交網絡出現的原意,是讓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方便,無遠弗屆,促進友誼;此外,亦讓中小企業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建立口碑。期間大家亦享受來自社交網絡的讚美,世界本來邁向更美好、更正面。

事情發展下來,社交網絡中的虛擬交流,不但未有令世界邁向正面,卻因為大家為尋求被社群認同,除了要為塑造個人的一個完美版本而疲於奔命,同時間亦因為彼此社交關係愈來愈緊張,又或者是社交網絡使用成癮,弄至不必要的社交焦慮。說穿了,社交網絡是把雙刃劍,大家使用時要保持警惕,你不一定要和它斷絕關係,但一定不要被它操控。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Rudi 路迪涼 進擊中的社交媒體廣告人
欄名: 進擊中的Soci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