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世界鎮痛日 剖析疼痛6大謬誤

發佈時間: 2018/10/11

{{hket:inline-image name="20181011painday01.jpg"}}{{/hket:inline-image}}

頭痛、肚痛、腰背痛及胃痛等痛症幾乎人人試過,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但很多人可能低估痛症所帶來的影響,以為「忍一時風平浪靜」,然而卻帶來長期折磨,每年10月11日是世界鎮痛日,趁今日一齊認識一下6大疼痛謬誤,以及了解長期疼痛的成日及影響。

3個月以上為長期痛症

很多都有疑問,究竟痛症維持多久才算是長期呢?其實不論是受創後、手術及病後或是肌肉關節勞損、關節退化、慢性發炎或感染,長期痛症通常被界定爲間歇或持續痛楚3個月或以上,所以如果你身上的痛楚已維持3個月或以上,那就已經算是長期了,建議盡快求醫,了解一下痛症的根源及對症下藥。

長期痛症3大類

長期痛症大致上可分為3類,包括感官痛症 (Nociceptive)、神經受損或其功能失調 (Neuropathic)以及自發性或原發性痛症 (Idiopathic)。感官痛症是指多數是身體器官或組織受損而令患者感到疼痛,痛楚亦會隨活動量而增加;而神經受損或其功能失調,是指患者的神經線會發放出錯誤訊息,令患者感到刺痛、觸電、火燒及感覺異樣等等;最後自發性或原發性痛症是指痛楚沒有誘因。

勿低估痛症帶來的長遠影響

以為頭痛腰痛只是小毛病?多份研究指出長期疼痛患者對患者做成生活上的困擾,影響長遠的身心健康,故建議患者切勿輕視長期疼痛所帶來的影響。研究拍出70%患者的日常生活或活動會受到影響,38%患者工作受到影響,需要申請病假,71%患者甚至有焦慮或抑鬱,或兩者並存, 47%患者有中度至嚴重程度的焦慮症,43%患者有中度至嚴重程度的抑鬱症,而不少患者的情緒及睡眠亦受到影響,生活質素相比正常人士嚴重受損,大部份自信心偏低。

6大疼痛謬誤

1. 痛楚一定反映身體不正常?

疼痛並非一定反映身體不正常,現有的檢查方法及儀器未必能找到所有產生痛楚的原因,若沒有找到明顯的病因,最低限度病人已知道自己沒有很嚴重的疾病,如腫瘤及骨折。

2. 長期疼痛表示身體隱藏著嚴重疾病?

持續的痛楚可以由體質變差、長期姿勢錯誤、緊張和負面的情緒等其他因素做成,所以未必代表有嚴重病。

3. 休息是應付疼痛的最好方法?

當痛楚嚴重時,不少人可能覺得需要休息,然而持續休息超過1天後,筋骨和肌肉會開始發軟無力,身體會逐漸變得僵硬,體質變差,情緒開始低落,以致痛楚

每况愈下。故疼痛時,除了休息外,出外活動一下也未嘗是一件壞事。

4. 疼痛時應避免活動或運動,以免引發更多的疼痛及損害?

如醫生並沒有發現痛症有任何嚴重的成因,患者應繼續保持活動,因爲正常活動並不會引致任何損害。有證據證明活動能預防痛症惡化,但是在活動期間,可能會感到痛楚有點加劇,但最重要的是不要逃避任何活動,詳情可請教醫護人員關於適當的活動或運動。

5. 當痛楚達到忍無可忍時才使用止痛藥?

止痛藥並非忍無可忍時才使用,若確認止痛藥可紓緩痛楚,應依照醫生指示服用,而不應由痛楚主導藥份。

6. 找不到痛症原因就代表痛楚不是真?

醫生會爲病人檢查,以排除嚴重疾病所引致的痛楚,但很多個案中,這些檢查或檢驗都沒有發現異常,亦沒有發現有明顯的病因。然而這並不表示沒有內在病理,亦不代表痛楚並不真實。這些個案中,痛楚可能是由於一些異常的生理所引致,例如神經系統中疼痛傳遞路徑出現異常。

資料及研究來源:香港醫院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