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奮強
林奮強

理性思維對待發展 明日大嶼助港人 安居樂業

發佈時間: 2018/10/18

理性思維對待發展 明日大嶼助港人 安居樂業

敵對政治(Adversary Politics)的通病是,一方只需指控另一方政策的不是、激起民憤,已足夠取得社會支持,而毋須貢獻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特首也成為各黨派政客為反而反的抽水對象。因此,當施政報告遇上九西選舉,林太的真知灼見也會被機會主義利用!而今次的「明日大嶼」,價格被翻數番至達萬餘億元,更被僭建了嚴重超支、耗盡儲備、水浸陸沉等百層恐怖!明明能幫110萬市民「燃點居者有其屋希望」的堅實機會,一周後已被唱衰成「明日大魚腩」。

文明社會應是市民冷靜思考客觀理據後替社會作出決策的好結果,而非煽動者作幾句駭人口號便可達至。所以一連兩天,筆者將對此極之可行、絕對利民、體現為港增值的理財新哲學的1,700公頃明日大嶼宏圖,作多項研究︰

填海賣地必賺 百年基建短期回本

明日大嶼作為第三個CBD(核心商業區),陸(可通過鐵路、公路連結第一個CBD中環)、空(接連香港及深圳機場)連接便利;而且位置偏西,毗鄰機場、港珠澳大橋,是大灣區中心點,明顯比第二個CBD啟德優勝。但即使保守地以啟德地價推算,明日大嶼的賣地收入達23,500億,是整個計劃估計4、5千億成本上限的4.7倍。而就算地價下跌7成,收入也會是成本的1.4倍,安全系數極高!(見附圖)

過去40年,樓價出現過最大跌幅是1997年第三季至2003年第三季。而當香港捱過亞洲金融風暴、科網股泡沫,還受沙士蹂躪,最高財政赤字近GDP5%、失業率8.5%、通縮6.1%、實質利率(real interest rate)高達9.6%等,樓價才出現如此災難性超過5成的跌幅。但過去15年,國家經濟結構性高速增長,令本港經濟安全穩健得多!未來中國會佔全球經濟增長6成,加上大灣區、一帶一路等國策支持,香港經濟幾可肯定持續繁榮,地價相信很難大跌。

任何本地需求有增長地方都需要更多土地。因為填海費用相對地價便宜很多,所以往往不停造地。否則若填海會虧本,何以這些地方會填出這麼多的地來︰南韓在首爾西部填了近40%海岸,造陸15.5萬公頃;新加坡20%國土是填出來的;荷蘭也有17%;澳門更填海將原本土地增加了1.7倍!

反對填海人士把發展棕地掛在口邊。但發展局局長也提過,填海成本每呎1,300元,相比收地成本每呎約1,100元相去不遠,但需時和肯定性卻相差極大!佔地700公頃、牽涉200公頃棕地的洪水橋新發展區於1997年規劃,但最快要到2024年才可入伙,歷時27年!佔地600公頃的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早於1998年提出,但等了20年至今,正如特首所指「一塊地都未收」,難以相信可在2023年入伙!

相比之下,明日大嶼預計14年後的2032年便有首批入伙,相比其他動輒需時30年以上;若市民20年前知道,缺地會令香港今天陷入如此困局,肯定早已選擇更大規模填海!

另一個角度看︰以項目創造34萬個職位、本港人均GDP年36萬元計,每年經濟總值逾1,220億元。假設政府收入佔GDP 23%(過去8年平均),便是每年280億元,即明日大嶼約在18年間便可回本。若人均GDP每年增長3.5%,回本期更縮短至15年!近年基建技術創新進步,今天的基建壽命達100年並非難事。若項目能在15至18年內回本,那餘下80多年都是淨賺!

絕非掏空儲備 動用盈餘長遠投資

而且正如特首指,我們不會在一夜間花幾千億。明日大嶼將分階段在10至20年間推展,以5,000億計,平均每年只是幾百億,對財政影響有限。事實上,本港基建開支每年都達1,000億。不過,築橋起路的好處要攤分50年出現,而一幅地由造好至售出最長只約5年,「資金/得益、本金回籠期」相對快10倍以上,風險亦小得多。再者,明日大嶼不是無人問津的「鬼城」或形象工程。我們不是建好了才祈禱寄望有人來住,因此土地賣不出的風險是零!

最重要的是,土地發展是高回報、本及厚利兼收的投資!因此,我們不是動用儲備,而是轉換投資︰例如過去10年外滙基金的年均複合回報僅2%,相比筆者計算明日大嶼高達19%的內部回報率,無論風險或回報都有倍數的改善!

交通負擔巨大 發展棕地耗時更長

有指連結人工島的交通基建花費耗時極巨,應改為發展棕地農地。但發展新界難道不用建馬路、隧道、鐵路嗎?社會甚至未曾討論,當新界新發展區最終容納70多萬人口,他們要到市區上班的問題如何解決?要收多少地、拆遷多少屋、需時多久才能完成有關基建?如今幾可預見,新發展區必定會有先天性的交通動脈栓塞!相比之下,明日大嶼的居民可在第三個CBD原區上班,實現「宜居宜業低碳」的省時、環保願景。

反對者又以基建必超支超時為由,把4、5,000億成本說成10,000億。正如特首所指,這是沒根據的恐嚇。事實上,有關超支工程都是牽涉鐵路等複雜的結構和機電工程,往往是一項程序延誤,便骨牌效應拖累其他程序也要改設計、改流程,才出現嚴重的超支超時。

填海沒那麼複雜,因此本港歷史上的大部分填海工程都按時、按預算完工。例如,在1989年拍板用685億興建、填海938公頃、達明日大嶼55%的赤鱲角機場,在1998年以700億完成;將九龍半島擴大三分一、340公頃的西九填海在1989年以126億拍板動工,也在1998年以低於預算的117億元完工;而東涌新市鎮填海也按時於1997年完工。

這好比餵大象固然要很多食物,而老鼠雖然同是動物,但餵老鼠所需食物肯定不會和大象一樣!我們不能因某類複雜工程超支超時,便推斷填海也一樣。

惟有堅定前行,才能為香港繼續燃點希望。我們必須以客觀事實撥亂反正,不能再任由機會主義政客危言聳聽、譁眾取寵誤導社會,拉倒110萬人安居樂業的機會;今天居屋逾50倍超額認購的市民亦不應受這無妄之災,成為骯髒政客的受害者!

編輯︰陳展宏

美術︰陳超雄

撰文: 林奮強 HKGolden50 香港黃金五十 創辦人
欄名: 盛衰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