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擅停藥 恐變慢阻肺病

發佈時間: 2018/10/19

哮喘擅停藥 恐變慢阻肺病

哮喘會調查發現,哮喘兒童家長因憂慮類固醇副作用,近2成曾要求醫生避免處方類固醇藥物,更有逾3成曾自行為子女停藥。惟兒科學系教授指,家長對類固醇存有過分憂慮,只長期使用高劑量吸入式類固醇,才會增加全身性副作用的風險,並引述研究指,類固醇對發育影響輕微而短暫,反而兒童控制病情欠佳,持續哮喘發作,或增成年後患慢阻肺病風險。

森森今年4歲,自小患有哮喘、遺傳自父親,其媽媽徐小姐本身亦患濕疹,曾塗抹含有類固醇的藥膏,故出現過不少副作用如體弱易病、怕冷等,因此她對類固醇有一定抗拒,希望兒子盡量減少使用類固醇。

怕副作用 3成家長自行停藥

她曾因抗拒而自行為森森停用類固醇藥物,但兒子的情況愈來愈嚴重,特別在冬天,每月會發作2至3次,甚至有機會入院。她其後遵循醫生建議,在哮喘輕微發作時,先用氣管擴張劑處理,如未有改善則使用含類固醇的氣管擴張劑,情況才有顯著改善。

除了徐小姐外,不少家長都對類固醇存有疑慮,香港哮喘會今年8至9月以問卷調查訪問了139名家長,發現45.2%家長對醫生處方含類固醇的哮喘藥物有抗拒,其中6成人表示擔心副作用,包括影響發育及高度、心臟和腎臟健康;18.8%家長曾要求醫生避免處方類固醇藥物,而32.1%曾因抗拒類固醇而自行停藥。

香港哮喘會醫學顧問、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黃永堅表示,家長對類固醇存有過分憂慮,全球哮喘倡議組織GINA今年研究發現,只有個別長期使用高劑量吸入式類固醇的個案,才會增加全身性副作用如骨質疏鬆等風險,而一般患者每日使用一至兩次,僅屬低至中劑量。去年有外國研究指,吸入式類固醇對兒童患者首年影響較明顯,身高僅比同齡孩子落後0.4至1.5cm,隨後逐漸減少,可見影響輕微而短暫。

醫生指類固醇具療效 影響微

相反,黃教授指,拒絕用藥令兒童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持續發作影響可能更深遠。他引述《新英倫醫學雜誌》今年發表的大型研究,當中每日使用吸入式類固醇的患者每年平均發作僅0.09次,而完全放棄類固醇、只靠短效支氣管擴張劑每年發作0.2次,反映類固醇療效顯著。

另一項國際研究CAMP,追蹤近700名哮喘患者,發現高達75%人成年後肺功能出現異常,部分甚至患慢阻肺病,反映如果病情控制欠佳經常發作,會增加未來患上慢阻肺病風險。

記者︰李明佑

編輯:林子豐

美術:熊偉然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