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科學家首發現人類糞便含膠粒 可傳播病毒兼損害腸道

發佈時間: 2018/10/23

{{hket:inline-image name="181023-02.jpeg"}}{{/hket:inline-image}}

科學家首次在人類糞便發現膠粒!奧地利環保署與維也納醫科大學合作,向來自日本、英國、意大利、荷蘭、芬蘭、波蘭、俄羅斯及奧地利8名志願者採集糞便樣本,並將前一周的飲食紀錄下來。紀錄顯示眾人均曾進食塑膠包裝食物及飲樽裝水,當中6人曾吃海魚。

9種塑膠 細小足以入血

研究結果發現全部糞便樣本中都含有微膠粒,更有多達9種不同的塑膠,平至每10克糞便就有20顆膠粒,最常見的包括聚丙烯(Polypropylene)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微塑膠的大小由50至500微米不等,最小的足以入血,及進入淋巴系統甚至肝臟。

膠粒可播毒 損害腸道

研究人員估計,全球逾50%人口的糞便可能含微塑膠,並指出微膠粒可傳播有毒化學物質或病毒,亦會削弱腸道免疫系統。該大學首席研究員Philipp Schwabi博士表示:「這研究結果值得我們關注的是,這對人類健康可產生多大影響,尤其是患有胃腸道疾病的患者,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

9成食鹽含膠 每人年攝2000粒

有研究指出,人類生產的塑膠製品有5%最終會流入大海,被海洋生物吸收進入食物鏈。綠色和平日前公佈一項與南韓仁川大學共同設計全球食鹽微塑膠含量研究,亦發現來自全球21個產地共39個食鹽樣本中,超過9成驗出含有微塑膠,當中7款在本港零售店有售。以國際調查每日人均食用10克鹽的數據推算,每人一年或會攝入逾2000粒微塑膠。

香港六成野生烏頭含膠

另外,綠色和平今年4月引述香港教育大學報告,指香港海灘微膠粒含量為每平方米約5,000件,高於國際平均值,數量亦是美國的2.4倍,研究更發現六成野生烏頭皆含塑膠碎片。

{{hket:inline-image name="2.jpg"}}{{/hket:inline-image}}

{{hket:inline-image name="3.jpg"}}{{/hket:inline-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