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小便異常恐為腎病病徵 打邊爐止痛藥少喝水成尿酸過高元兇

發佈時間: 2018/12/08

腎病是本港常見的慢性病,據醫管局數字顯示,2016年有逾17萬人因腎病而死亡,當中逾14萬人是死於腎衰竭。腎病若不及早治療,可演變成腎衰竭,嚴重者可能要靠洗腎度日,甚至要排期換腎。有醫生指出,港人有不少日常生活習慣都相當「傷腎」,例如「打邊爐」、亂服止痛藥及少喝水等,都可能會損耗腎臟功能。

人體內有兩個拳頭大的腎臟,形狀如蠶豆,我們把腎想像為一部洗衣機,腎臟替我們把血液過濾,就像洗衣機把衣服洗乾淨一樣,乾淨的血液會經腎靜脈回流入循環系統,而過量的水和代謝廢物,則會被轉變成尿液,排出體外。

腎的角色如此重要,但都市人在日常生活中,卻有不少生活習慣危害腎功能,其中一樣就是港人最愛的打邊爐。有腎科專科醫生表示,火鍋所吃的食物,如紅肉、海鮮等,含有大量嘌呤,嘌呤是一種蛋白質,吃得多會令身體尿酸水平增高,尿酸過高可引起腎結石和慢性尿酸腎病。

{{hket:inline-image name="shutterstock_525461563.jpg"}}{{/hket:inline-image}}

不少人吃火鍋時都會喝火鍋的湯,甚至認為湯才是「精華」,但醫生指出,因火鍋的濃湯混合了不同醬油,含有大量鈉,因此需要大量清水才能稀釋。對於本身腎已有問題的人,排水問題本來就較正常人差,因此,像火鍋湯很可能加速腎功能的損耗。醫生建議,打邊爐時應盡量少吃肉類及內臟類,最好先吃菜,再吃肉,最重要是不要喝火鍋的湯。

中醫亦指,火鍋食物如即食麵,或丸類都有大量添加劑及防腐劑等,會加重腎臟的負擔,而「重味精」的火鍋湯底會導致血液循環減慢、令身體「濕重」,下肢水腫,也不建議喝火鍋湯底。她建議,打邊爐時可選擇較清淡的湯底,如豆腐湯、番茄湯等,同時要多菜少肉,最理想比例是3份肉、7份菜。

亂食止痛藥少喝水也高危

另一個「傷腎」壞習慣就是少喝水,腎科專科醫生解釋,飲水太少不利於體內的垃圾毒素隨尿液排出,令本應稀釋的雜質繼續留在體內,易形成結石。至於喝多少水才足夠,醫生指,每人正常每日要排約1公升尿液,才可足夠將毒素排出,故每人每日應喝2公升水才可有足夠水份排出尿液。

{{hket:inline-image name="shutterstock_632893790.jpg"}}{{/hket:inline-image}}

此外,不少市民因患關節炎及各種痛症而求診,一般會獲醫生處方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部分市民事後會再自行到藥房配藥,其實此舉很危險,因亂服止痛藥會影響腎臟內的微血液循環,影響腎功能,如本身已有腎病,不當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引起急性腎衰竭。

中醫又指,不少香港人常晚睡,其實也相當傷腎,她解釋,人體的生理時鐘安排了腎臟的排毒工作在夜間睡眠時進行,如經常睡眠不足,便會干擾腎臟工作,令腎功能逐步下降。

慢性腎衰竭 中藥治療成新出路

現時腎病患者可透過藥物治療,常用藥物包括降血壓藥、紅血球生成素補充劑等。但嚴重的腎病,如慢性腎衰竭則需以透析治療來維持生命,現時腎臟透析主要有兩種,包括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是經洗腎機將體內血液清潔,腹膜透析過程與血液透析相類似,但過濾處理在身體內進行,不需要使用洗腎機。

此外,近年中藥治療亦成為醫治慢性腎衰竭新出路。有大學以純中草藥處方的「益腎化瘀洩濁法」,治療33位在大學中醫藥診所求醫的慢性腎衰竭患者,其病情屬慢性腎病3至4期,年齡介乎18至70歲,男女患者分別為19和14名。

結果發現33名患者中,有7宗案例在接受中藥治療後有顯著效果,17宗有效,無效案例9宗;而3a期患者治療效果較好,20名患者中有16人的血肌酐下降,有效率達80%,其中5人恢復至正常水平,病情亦由3a期轉為2期。

腎病病徵

1. 小便次數頻密 

2.  血壓高

3. 食慾不振    

4. 夜尿、小便時不暢順、感覺刺痛

5. 腰側疼痛  

 6. 小便帶血、茶色及有泡

7. 臉部及雙腳浮腫    

8. 貧血

預防方法

1. 多喝清水,確保有足夠尿量將體內毒素排出

2. 保持均衡飲食,避免進食高鹽、高糖份的食物

3. 勿亂服用藥物,如止痛藥、抗生素等

4. 定期做體檢及檢驗小便,如有血尿、蛋白尿等,需及早治療

個案分享 — 患者家中「洗血」 毋須經常返醫院

不少腎病患者每周需按時回院洗血,耗時之餘亦影響生活,近年有醫院增設家居血液透析訓練中心,患者完成訓練後可於晚上自行洗血。50歲楊女士確診患遺傳性多囊腎病,由於腹腔積水嚴重,未能先以腹膜透析治療,需洗血。她直言每周回院洗血兩次,會增加同事工作量,醫生建議她晚上在家睡覺時自行洗血,她已接受三個月家居培訓。她指,因應家中洗血需感染控制,已重新將木地板鋪磚,於晚間洗血後,翌日她可如常工作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