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3歲男童染食肉菌背脊潰爛 急做2次清腐削肉手術保命

發佈時間: 2018/11/02

{{hket:inline-image name="181102-08.jpeg"}}{{/hket:inline-image}}

内蒙古一名3歲男童背部先出現大量紅點,隨後又有大面積淤青,甚至出現休克情況。男童經診斷確診感染食肉菌。幸而經過2次清腐手術後,男童情況趨於穩定,但感染原因暫未可知。

患病男童張博涵(涵涵),與父母和妹妹一家四口居於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生活溫馨幸福,惟在約一周前,涵涵背後突然滿佈紅點,父親起初不以為意,以為只是普通水痘,遂於診所買外用藥膏塗抹。

{{hket:inline-image name="1541041564878752.jpg"}}{{/hket:inline-image}}

惟至10月27日藥膏仍未見效,涵涵背部反而浮現大面積淤青,且病情日趨嚴重,父親遂帶兒子四出求醫,輾轉奔走多間醫院,病情依舊沒有好轉,涵涵甚至開始出現休克情況。

至29日,一間醫院的醫生診斷後,認為涵涵患上壞死性筋膜炎(即食肉菌感染),當日即安排他入住深切治療部及在下午做手術。涵涵接受第一次手術後,背上的腐肉大部分已被清除,並逐漸回後清醒。3日後醫生再為他進行第二次手術,將手腳及背部其休的腐肉清理,暫時保住性命,不過仍需視乎往後數日的康復情況。主診醫生透露,涵涵仍需接受一至兩次手術才能徹底清除體上的腐肉。

{{hket:inline-image name="t201811021.jpg"}}{{/hket:inline-image}}

本港每年逾10宗 死亡率24%

壞死性筋膜炎俗稱的「食肉菌感染」,是一種罕見感染性疾病,今年4月樂富一男子確診惟截肢仍未能保命,醫生懷疑男子買生蝦時被刺傷感染。衛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壞死性筋膜炎由多於一種細菌引致,包括甲類鏈球菌、創傷弧菌、大腸桿菌、金黃葡萄球菌等,甲類鏈球菌是引致壞死性筋膜炎的最常見的原因。由2013年至今,本港平均每年報告十多宗個案,死亡率約24%。

因皮膚中傷口感染細菌患上壞死性筋膜炎較為常見,如切傷、刮傷、燒傷、昆蟲咬傷或穿刺傷口進入體內。由創傷弧菌引起的壞死性筋膜炎也可以由進食生或未徹底煮熟的貝殼類海產,特別是從和暖海水中捕獲的蠔而感染。患者可能會感到四肢疼痛或腫痛,出現發燒、發冷、疲倦和嘔吐,受感染皮膚發熱、紅腫。此外,患處可能會有潰瘍、水疱或黑點。

衛生署建議市民,預防壞死性筋膜炎應留意以下三點:避免未經包紮的傷口或破損的皮膚接觸海水或咸水;徹底清潔及妥善包紮傷口;如需處理生的貝殼類海產或其他海鮮,應使用厚膠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