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灰甲及疣源於真菌病毒 出入公眾場所需注意衞生」

發佈時間: 2018/12/06

{{hket:inline-image name="095-096.jpg"}}{{/hket:inline-image}}

日常環境存在各種病菌,當遇到適合的條件便可入侵身體,其中灰甲和疣,是受真菌或病毒感染的皮膚病,除影響外觀令患者困擾,醫生指,如處理及治療不當,後果更可大可小。據估計,每10人就有1人患灰甲;而疣按形態,可分為5類,更可傳染他人。

皮膚科專科醫生出,灰甲(即甲癬)患者的手指甲或腳趾甲因受真菌感染,漸變黃褐色、增厚、變形,甚至與甲床分離。至於成因就包括甲溝炎、創傷、銀屑病,甚至是黑色素瘤等。近年港人注重運動,但如踢足球等運動易令趾甲受損,瘀血留在甲內,加上運動後在更衣室赤腳走動,都增加真菌入侵機會。此外,雙腳長時間在翳焗的鞋櫳內,亦易被真菌有機可乘;至於近年不少女士喜歡做的指甲美容,亦容易破壞甲面組織而感染,估計每10人就有1人患上灰甲。

醫生續指,由真菌引起的甲癬,通常不會引起痛楚,但就會令指甲變色,最初在指甲邊緣出現,慢慢蔓延至整個指甲甚至其他指甲。甲癬通常多先在腳趾甲發生,有時也可能因接觸傳到手指甲,任何人都有機會患上。

{{hket:inline-image name="shutterstock_1074289487.jpg"}}{{/hket:inline-image}}

此外,不少人也許都曾試過,皮膚上忽然出現一小點狀如飯粒般,基本上無色隆起的「肉芽」,不癢不痛,但甚為點礙眼,這些小點常被誤以為是粉刺或癦,但它其實是疣,可以傳染他人,即使嬰兒也隨時成為受害者。

皮膚科專科醫生指出,疣是人類乳頭病毒(HPV),十分常見,它潛伏身體後感染表皮細胞,使體內的免疫系統不知道已被疣入侵,故身體沒有一個有效的免疫機制控制它。另亦有研究指,某些人缺乏了早期的免疫「巡邏系統」,令疣有機可乘。

疣會根據其形態來分類,包括尋常疣、扁平疣、手腳枕疣、甲周疣及性病疣,最常見是扁平疣,較難處理是長在厚皮的位置如腳板的甲周疣。有些免疫系統疾病,如接受過器官移植人士,疣的繁殖率很高,可整隻腳板都是疣;而部分免疫系統差的人,甚至會在體內黏膜發現疣的蹤影。

公眾場所玩瑜伽 出入泳池注意衞生

醫生指,兒童因表皮層組織較薄,更易感染疣,而母親替BB洗澡、安撫及餵母乳時也有機會把疣傳染出去。另外,年紀大、免疫系統能力降低、衞生欠佳如按摩、美容店的環境不潔,都易受疣感染;另常共用物品如電腦者,若有人患疣,亦很大風險感染其他人。

醫生提醒,不少公眾場所滿布過濾性病毒,做瑜伽、打拳、游水等運動時,因手腳直接接觸到病毒易生出疣,故如去泳池時可帶拖鞋在更衣室或池邊穿着,或做瑜伽時自備私家墊,以確保衞生。

{{hket:inline-image name="shutterstock_227183974.jpg"}}{{/hket:inline-image}}

市售外塗藥物效用成疑

現時常用治療灰甲方法,包括外塗藥物、口服藥物和做手術,如想快速見效,首選是進行激光療法。醫生指,現時市面有售的抗甲癬外塗藥物,大多毋須醫生處方便可購買使用,該類外塗藥物雖通常不會引起明顯副作用,但可能因未能對症下藥而致延遲治療。甲癬一般不會引起嚴重併發症,但如問題侵蝕入肉,引起嵌甲而有頂腳和痛楚等情況,又或因指甲破裂而令細菌入侵造成蜂窩性組織炎,便需立即處理,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因易受感染,更需小心。

醫生又提醒,濫用偏方治療灰甲亦易招惡果,如用白醋浸腳可能令高濃度的酸侵蝕皮膚,有機會引發蜂窩性組織炎,嚴重者要截肢甚至致命。此外,並非所有灰甲都是甲癬,如有病人以為指甲上的深色紋絡是灰甲,但其實是甲床下長了黑色素瘤,故若發現指甲異常,最好找醫生檢查清楚。

至於疣,雖然不痛不癢,但能傳染,少部分疣會自動消失,但若已存在4至6個月,會甩脫的機會相當微,需尋求適當方法治療。醫生表示,治療疣主要為以電灼熱治療、冷凍治療和激光治療,而水楊酸亦可消除較細小的疣。

預防灰甲

1.避免令趾甲受傷積聚瘀血,否則真菌或有機可乘

2.做運動或游水後,不要在更衣室赤腳走動

3.雙腳不要長時間焗在鞋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