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溪清流

發佈時間: 2018/11/19

濁溪清流

佔中案今天開審,預計審訊期為四星期。我只能略盡綿力,在案中代表佔中三子。第二被告陳健民是我中文大學同班同學,因要面對審訊,他提前於今年年底離開他所任教的中文大學;為此,周保松所屬的博群全人發展中心在上周為他安排了告別演講。

我和另一些中大同學專程去中大聽他演講。在崇基吃過晚飯後,漫步走上中大本部的演講場地。在路上,大家回憶起當年在中大的青蔥歲月,都認為那四年的大學生活是我們成長的重要時期,每次回到中大校園,都會記起當年生活的一點一滴,在中大路上留下的每一個足印;中大是我們成長的「原點」——但那已是39年前的事情了。

在講座中,陳健民說自己是無宗教的信仰者,即認為人生在世,有生活的價值及有所追求,但並不依附於某一特定的宗教體系。他也介紹了德國神學家潘霍華,談潘霍華對社會的看法及在政治的參與。其實,潘霍華在神學上也提到「人類已及齡」(man has come of age),暗示宗教可能需要脫掉外殼,變成一個「非宗教的基督教」(religionless Christianity)。他如果沒有被希特拉處死,再活得久一點的話,也許會帶來神學上更大的衝擊。

我在大學時代亦因宗教與信仰問題而多所躊躇,但最終我與陳健民有別,仍然選擇有宗教信仰。即或如此,我們的共通點肯定多於分歧點。

陳健民對聽眾的最重要鼓勵,是大家應順性而為/率性而為,就算不知道有沒有結果,也不要放棄(理想)。在香港這個時勢,一方面搵食至上,不談理想;同時中央威權壓境,理想遙不可及,陳健民鼓勵大家堅持下去,乃濁溪清流也。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鄧偉棕 畢業於中大社會系,執業律師,佔中運動支持者。
欄名: 後佔領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