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健儀
方健儀

係呀!我喺公屋長大又點?

發佈時間: 2018/11/26

係呀!我喺公屋長大又點?

前陣子跟朋友閒聊,提起一位舊同事,家住大埔某公共屋邨,但她永遠不會告知別人自己住哪裏。同事順路載她一程,她只會着同事停在幾個街口外,下車後步行十數分鐘回家。朋友說,她其實不想別人知道自己住在公屋。

情況可能有少許似最近深夜播放的《義不容情》,其實我只間歇看了頭幾集。劇中溫兆麟飾演的丁有康,入讀當年頂尖的港大法律系前,與一家五口住在牛頭角下邨,環境擠迫治安又差,他非常嫌棄。

說穿了,不論是那位舊同事或丁有康,都是自卑心作祟,自卑心源於與別人比較,就如丁有康在大學認識了吳啟明飾演的有錢同學,令他更加看不起自己的出身。未知那位同事的成長經歷如何,是否曾經遭人訕笑,或是憑空想像別人知道自己住公屋定會取笑她,認為她草根、市井,因此用盡方法掩飾自己的居住背景。

當然,社會上肯定有「狗眼看人低」的人,但我深信自卑並非應付這幫人的應有態度。反之,揮走心魔,盡情發揮成長經歷的優勢才是王道。我跟那位同事一樣,從四歲至15歲都是住在沙田新田圍邨,也是我最回味的日子。以前我睡過梁思浩午睡的尼龍床,現在多惡劣的睡床也難不到我。鄰里互相保管門匙作照應,幾十年來大家仍然保持那份情誼。當年屋邨7仔外經常有「飛仔」聚集,但我覺得並非全然壞事,因為孩童時我已學會「敬而遠之」,「人不搞你,你不搞人」,自問成長速度也比一般非屋邨小孩快。

至今別人問我出身,我毫不保留兼自豪地跟人家說我兒時家貧,一家幾口住在100呎左右的分租房,及後搬至公屋,因為我頗慶幸自己兒時基數低,就如股票招股時價位只有一毛幾仙,將來才有龐大的升值潛力。相反,社會經常說要贏在起跑綫,在高位起步,人沒有經歷,哪有爆發力?

不論住在劏房或住在公屋,都要快快摒棄自己的心魔,別因為自卑而影響自己的升值潛力,因為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別人看不起你,而是你自己看不起自己。

(本欄逢周一刊登)

撰文: 方健儀 傳媒工作者,包括電視電台節目主持、司儀、大學兼任講師、傳媒顧問等。
欄名: 破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