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着得多未必最保暖 專家教3層着衫法

發佈時間: 2018/12/10

{{hket:inline-image name="181210-10.jpeg"}}{{/hket:inline-image}}

寒流來襲,本周三(12日)氣溫低見攝氏12°C,新界更有機會低至9°C,人人出動大衣禦寒,不過原來要穿得既保暖又不臃腫其實有技巧,《晴報》特意請來行山兼戶外用品專家,為大家介紹冬季「3層着衫保暖法」,並分享一些保暖心得和貼士。

具多年行山經驗的戶外用品店副經理Keith表示,行山人士經常會用到一種冬季穿衣秘訣,就是洋蔥式穿衣法(Layered Clothing),又稱為「3夾底」,會將衣物分為內、中、外3層。

{{hket:inline-image name="2018111207.JPG"}}{{/hket:inline-image}}

第一層 排汗內衣

內層方面,會以貼身排汗為主,應穿著以快乾纖維編織的運動內衣,具加速排汗及快乾功能,確保不會因汗水積聚着涼、失溫。Keith提醒,由於羊毛內衣吸汗效果較差,不適宜用作「打底」;至於棉質衣服,由於棉料容易吸收大量汗液卻無法蒸發,令寒氣聚集無法排出,以致體溫下降。

要點:冬季乾燥,皮膚敏感,內衣要貼身、柔軟、沒有刺激性,以免引起瘙癢。

第二層 保溫褸

中層是保溫層,應選擇保暖、保溫外套,防止體溫下降,最好以輕便、壓縮性高的材質為主,保溫效果強的外套材質包括羊毛、羽絨、Primaloft、Fleece(抓毛絨)等。

要點:中層衣服不應過緊,要適度寬鬆,否則影響人體的體溫調節功能,減弱禦寒能力。

第三層 防風

外層主要功能在於防風、防水,外出旅行時或會遇上大風甚至雨雪天氣,氣溫下降,含Gore-tex防水質料,或具類似功能的防水透氣材料的風褸,可防止雨水、冷風滲入,能保證內層衣物及身體乾爽、溫暖。

要點三:外衣的領口、袖口、腰部、腳踝等處最好有收口設計。

但Keith強調,「3層洋蔥」是基本穿法,可因應環境變化和個人所需調整,此穿法方便隨時增添衣物,例如出汗不多人士,可用棉質內衣代替運動內衣;氣溫未算太冷時,可用普通夾棉褸作中層保暖衣物,或只穿普通風褸檔風已經足夠。

 

著衫5大貼士

戴帽好重要

人體熱量大部分從頭部散發,所以出門一定要戴上帽子,最好能遮住額頭,蓋耳的最好。

頸巾唔少得

頸部受寒可能引發血管收縮和頸部肌肉痙攣,所以可以戴圍巾、頸巾或穿件高領衫,尤其注意不要讓脖頸後面暴露在外。

薄底鞋難保暖

尖頭、薄底的鞋都不利於足部保暖,建議穿著底部較厚的鞋子。

厚襪效果佳

雙腳是冬季保暖的重中之重,如果下肢保暖工作做得好,全身均會暖和,大家可選擇穿著緊身褲,再穿厚質料兼保暖的長褲,防水的雪褲也可考慮;必要時更可戴上護膝,保證關節保暖。此外,厚襪更是為雙腳保暖不可缺少。

太多層反而易出汗

許多人都以為衣服穿得愈多愈保暖,臃腫出門,其實衣服件數與保暖程度未必成正比,穿得太密實反而容易令體溫急升,導致出汗,汗水蒸發時會吸熱,最終使體溫下降,全身變得更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