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海洋塑膠污染嚴重 塑膠散佈扇貝內臟

發佈時間: 2018/12/18

扇貝是港人海鮮大餐的其中一位主角,鮮甜味美,深受歡迎,不過在美味的肉質背後,其實牠屬於濾食性雙殼類軟體動物,視乎其生殖環境及覓食習慣影響,扇貝體內或儲存各種有害物質。一直以來,食物安全中心都建議巿民應該只進食扇貝的閉殼肌,但隨著海洋的塑膠污染越趨嚴重,最新研究發現塑膠微粒能夠進入扇貝各部份!

扇貝內臟含多種有害物質

在扇貝的生長環境中,扇貝會在其進食的過程吸入海洋各種有害物質,大部份物質都會儲存在扇貝的內臟中:第一種物質是貝類毒素,由於烹煮不能消除貝類毒素,而內臟的毒素含量通常都比閉殼肌高,所以食物安全中心不建議巿民進食扇貝的內臟及烹煮的汁液。

第二種可能吸收的物質是重金屬,例如鎘,鎘會破壞腎小管功能,損害腎臟,慢性鎘中毒會導致蛋白尿、糖屎、氨基酸尿等病症。最後一種有害物質則來自微生物污染,例如副溶血性弧菌、諾如病毒及甲型肝炎病毒等等。

故此,為避免吃下扇貝可能含有的貝類毒素、重金屬以及微生物污染,除了不建議進食內臟及烹煮汁液,食物安全中心亦呼籲要對扇貝進行徹底清洗和擦淨外殼,充分煮熟後才食用。不過,如果入侵扇貝的是塑膠,就連以上方法都難以避免吃下了!

塑膠微粒能遍佈扇貝全身

根據國家地理雜誌(National Geographic)近日報導的一項研究,研究人員發現英格蘭沿岸捕獲的巨海扇蛤(Pecten maximus)可以攝入數十億顆塑膠微粒,膠粒能夠散布在扇貝腎臟、鰓、肌肉以至其他器官,而這個散佈扇貝全身的過程只需六個小時。

是次研究結果發表於《環境科學與技術》期刊,團隊來自英格蘭東南部的普利茅斯大學,另外亦有來自蘇格蘭及加拿大科學家。普利茅斯大學國際海生研究中心主任理查.湯普森(Richard Thompson)表示:「如果我們想了解塑膠微粒對於生物體可能造成的影響,就必須先了解奈米顆粒在攝取和釋放時的動態變化,以及這些物質在身體組織內擴散的情形。」

其實不單扇貝,越來越多研究發現更多野生動物會進食微塑膠,甚至更微小的奈米塑膠微粒。研究結果引發一連串塑膠對食物鏈及人體健康的潛在影響問題,不過暫時尚未有解答。

研究發現膠粒能存於貝內長達48

研究指出,現時地球海洋表面估計約有51兆片微塑膠,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方法來追蹤塑膠微粒被巨海扇蛤吃掉之後的去向。這些奈米塑膠有實驗室製造的標記,實驗模擬巨海扇蛤生活的沿海地區,在水族箱中依照「環境相關濃度」放入奈米塑膠。

研究除了記錄巨海扇蛤的攝取量,也觀察野生動物在固定吃進塑膠成分的情況後會有什麼後續影響。研究人員發現塑膠微粒會以極快的速度擴散到動物體內的主要器官,不過,當巨海扇蛤放回乾淨的水中之後,較微小的奈米塑膠會在14天後從牠們體內消失,但有些較大的粒子在48天後仍存在於巨海扇蛤體內。

目前還不確定巨海扇蛤接觸塑膠更久會有什麼後續影響,也尚未肯定對於食用巨海扇蛤的人類是否有任何風險增加。但如果情況繼續惡化下去的話,各位以後除了在進食扇貝小心外,也要記著好好減塑,保護海洋啦!

資料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 食物安全中心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