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來碗臘八粥

發佈時間: 2019/01/11

不妨來碗臘八粥

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不過臘月的原意和臘味無關,據說臘是祭祖和祭神的活動(《說文解字注》),這種祭禮多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臘月。

到了臘月,就是新年將至的熱鬧日子,由祭禮到團年、新年,都是連串吃喝玩樂的好藉口。其中有個活動最獨特,就是臘月初八(即兩日後)的吃臘八粥。

臘八粥是為了紀念佛祖得道,佛教來到中土後,善信推算出佛祖是十二月初八成佛,故在當日吃用各種米、乾果煮成的粥來紀念,也會施捨大眾。

據考證,吃臘八粥之風始於宋朝,《東京夢華錄》描寫,當日很多僧尼排隊念佛,用銀、銅或陶盤放金或木佛像,浸以香水、楊枝灑浴,排門教化。諸大寺則辦浴佛會,送七寶五味粥予門徒,謂之「臘八粥」。京師家家戶戶也以果子雜料煮粥而食。

可知當時臘八粥是「七寶五味粥」。到了明末,宮廷中仍然很流行吃臘八粥,而且是提前幾日就把紅棗搥破泡湯,至初八早,加梗米、白果、核桃仁、栗子、菱米煮粥,供佛祖前,舉家皆吃,更把粥塗在門窗、園樹、井灶等處,更互相送贈,家養的豬狗應該也可以分享(見《酌中志》)。

到了清朝,雍正後更在雍和宮舉行非常隆重的煮粥活動,由大官監督,喇嘛誦經,煮成的粥分送大內、王公大臣,甚至平民,所以,那時臘八是很重要的日子。

嶺南乃蠻夷之地,好似沒有吃臘八粥的熱潮,我們最重視的反而是大暑、小暑吃去濕粥。不知香港佛門,臘八可有煮粥?從前香港的魯班節,稱為「師傅誕」,所有泥水造木的舖都有煮菜送給民眾吃。

臘八粥的材料,應無一定,也無固定品種,據稱清宮煮八寶粥也下羊肉,這是因為清帝信奉的藏傳佛教,並不拘泥於不吃肉。佛教在漢地變得非常嚴謹,乃梁武帝蕭衍所倡導。

用米麥乾果煮粥,也甚有益,不妨在假日弄來吃,因為現代人吃得精糧太多,要調劑一下。

不妨試試用︰紅米、野米、小米、麥米、紅豆、綠豆、眉豆、黑豆、黃豆、扁豆、薏米、紅棗、柿餅(切碎)、圓肉、淮山、杞子、蜜棗、蓮子、栗子、陳皮煮成一鍋,應該甚有睇頭。此粥有紅棗、蜜棗、圓肉,已少甜,可不加糖;從前則加糖加染料。這些材料可隨意添減,最好煮一大鍋與親朋分享,洗滌一下腸胃,迎接未來一月的大魚大肉。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劉致新 權威的紅酒評論家、著名品酒家及美食家、《酒經月刊》總編輯,喜歡飲食和學習古老飲食文化。
欄名: 醉飽高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