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靈實恩光前校長 為智障兒做好教育

發佈時間: 2019/01/17

每個人不管生命長短、智力高低,也有接受教育的權利。靈實恩光學校前校長羅啟康,過去34年來竭力培育嚴重智障學生,哪怕學生今天入學明天離世,或經常進出醫院,他從不放棄任何一人,希望「幫得一個得一個」,為他們建立愉快學習環境、提供職前訓練,為將來鋪路。

靈實恩光學校提供特殊教育及寄宿服務,對象為6至18歲嚴重智障孩子。羅啟康於1991年接任校長,當時的學校有石屎剝落,被列為危樓,要設置臨時校舍,他在任期間不斷將學校改變,直至2017年退休,現為靈實恩光成長中心總監。

半生服務嚴重智障兒童,緣於他實習時遇上一位智障男童。當他還是輔導系本科生時,被派往青年中心實習。每星期總見到一位小六男生獨自看書、做功課,沒有人理睬,傾談後才發現是智障人士,他不禁想︰「能為被遺忘的這群孩子做甚麼?」畢業後他於明愛賽馬會樂仁學校任教師,服務嚴重智障人士,7年後轉往靈實恩光學校。

了解每個學生

嚴重智障人士能力有限,有的連行走、坐站的能力也沒有。除了教他們溝通,也要了解其吞嚥、咀嚼等能力。羅總監形容,學生的狀態就像嬰兒,他坦言每天都充滿挑戰。「雖然每班只有8人,但起初我也要花一星期去記學生的名字、性情及能力,包括行走能力、會否抽筋、可否吃較硬的食物、吸吮能力、何時去廁所……一切看似瑣碎,卻是他們的實際需要。」因為人手不足,有時他會帶學生參與「遊船河」、游泳等活動,也要幫忙為男生換尿片、換泳衣,帶他們下水、洗澡等。

午膳時間,踏進飯堂,有學生鬧情緒、流口水、敲打頭部,也有安靜吃飯和主動盛飯的,職員則忙於安頓、安撫。旁人或覺得他們常無故吵鬧,但羅總監說︰「其實他們很可愛,熟絡後,你就知道他們很溫馴……我喜歡每位學生,也會擁抱他們。」任教多年,學生離世令他感受至深。有次學生彌留,十多位同事趕去醫院探望,醫生為學生打了兩次強心針,但搶救後終不治。學生爸媽很傷心,雖有另一名孩子仍在該校就讀,但媽媽無法走出陰霾,3年內只來學校兩、三次,有位社工也受打擊,辭職並轉行。因看見這些家庭的需要,他決定再次擔當社工。

工作的喜與悲

羅總監慨嘆,生命消逝是改變不了的事實,傷心過後,仍要堅強面對,繼續教學。每次的傷痛,也令他反思工作及生命的價值。「從事特殊教育工作不能單打獨鬥,同事要互相配合;家長與學校也要緊密合作,校方絕不可能取代家長角色。」

支援家長很重要,隨着孩子日漸長大,爸媽日漸老邁,照顧孩子就更吃力。因此,會透過家訪,以確保家居訓練適合學生。他表示,在治療室學習的技能,能於課室、家居生活中應用才有進步。他處處為學生打算,20多年前,他趁學校重建,特意設置水療池,以便學生進行物理治療;還有感官花園。「這裏可以訓練學生的視覺、聽覺、嗅覺和觸覺。這條隧道會發光,也會發聲,學生很喜歡到這裏玩。」

退休前,他更為學生開設咖啡閣,讓他們學習沖調咖啡,提供多元化學習,讓他們有一技之長,銜接社會。

兒子患罕見「面譜症」

羅啟康的孻子Kelvin患有罕見的「面譜症」,是香港第二個確診「面譜症」的患者。「面譜症」是先天性遺傳病,患者除了擁有特殊儀容,其智商較一般人低,肌肉組織較軟。羅啟康憶述當時反應︰「我和太太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但當從醫生口中得知孻子確診,也不禁疑問為甚麽偏偏是自己的孩子?」

但羅總監和太太沒有埋怨上天不公,更沒有沉溺在傷痛中。多年來,他和太太一直互相扶持,配合時間照顧孻子。他說︰「既然改變不到命運,就嘗試去接納兒子的不完美,並靠後天的努力改善。」

撰文︰黃泳欣、沈佩珊

攝影︰陳偉能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編輯︰余運慶

美術︰梁政敏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