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應歸還搶來的文物嗎?

發佈時間: 2019/02/01

博物館應歸還搶來的文物嗎?

說起博物館,不得不提的是被譽為四大博物館之一的大英博物館,內藏的展品包羅萬有,有古埃及的獅身人面像、古雅典神殿內的石雕和中國的古瓷器等等,多不勝數。不過,細心的人們可能會好奇,這些展品來自世界各地,大英博物館到底是如何取得的?

外界普遍猜測,這些價值連城的文物展品,多是以前歐洲國家在殖民時期或侵略其他國家時偷或搶回來。當然,歷史學家亦曾澄清,指出有些是以前的探險家跟原住民以物易物換回來的,也可能是原住民領袖送給外國使臣的禮物,輾轉之下成為了博物館的館藏。大英博物館曾經為證明並不是每一件展品都是靠搶掠而奪得,於是舉辦了公開講座介紹展品的來歷,不過大眾似乎不太受落,更嘲笑大英博物館應該搞一個「我不是賊贓」的專題展覽,看看到底有多少藏品是循正當途徑獲得。

不過,去年年底,法國總統馬克龍主動宣布,要將國家博物館裏一部分以前在殖民時期掠奪的文物回歸原屬地--西非國家貝寧。很多人隨即大讚馬克龍為其他歐洲的博物館樹立了好榜樣,當非洲的文物能完璧歸趙,絕對可幫助非洲人了解自己的歷史。但物歸原主並非每人都會同意,是天經地道之事,因為有些歷史學家和藝術家就擔心,法國貿貿然把極具價值的文物送回非洲,但非洲當地未必做好接管的準備,例如當地犯罪率較高,也有很多民生問題需要優先解決,把文物送回去可能會令這些文物更加容易損毀和遺失。而且非洲各國之間的邊界在近半世紀裏出現很大的變動,法國選擇歸還文物給貝寧,似乎亦未能證明那裏就是該批文物原本的出產地。

有分析指出,法國這次主動歸還文物,是為了兌現馬克龍在2017年大選時的承諾,彌補殖民時期對非洲國家造成的經濟傷害。不過,歸還文物是否就等於可以「一筆勾銷」呢?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吳沅琪 香港電台第一台《十萬八千里》,逢周六上午11時播出。新聞裏,有知識,60分鐘走遍世界。
欄名: 《十萬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