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團年飯後,當然少不了一輪拜年春茗活動,各種賀年食品,美食當前,容易吃個不停,難以節制。新年必備的年糕、蘿蔔糕及芋頭糕等,黏膩礙胃,難以消化。炸煎堆、笑口棗、角仔等油炸食品,容易導致脾胃濕熱。新年聚餐中常有的鮑魚、海參、魚翅、花膠等名貴食材,雖有滋補養顏的功效,但過量進食,也會引致脾胃積滯。
食滯是屬於中醫「食積」的範疇。患者會出現一系列消化不良的情況,其症狀可包括脘腹脹滿、惡心嘔吐、食慾不振、胃痛腸鳴、噯氣反酸、大便失常;便秘或腹瀉,伴有口臭等。如以上情況持續,宜盡快求醫。
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所以最好的方法,還是避免過量進食。賀年食品應一件起、二件止,吃到七分飽,做到少食多滋味。飯後半小時後,可進行順時針腹部按摩,有助大腸蠕動,促進腸胃消化。春節拜年期間,應多走動、多散步,增加運動量,幫助消化賀年食物。
山楂二芽消滯茶
材料﹕山楂10克、炒麥芽10克、炒谷芽10克。
製法﹕將材料洗淨,加適量水,煲20分鐘代茶飲用。
功效:消食化積
注意:正在餵母乳的媽媽不宜服用。老人、小孩、孕婦及長期病患者,建議於服用此食療前先諮詢註冊中醫師
解滯穴位按摩
(1)中脘穴
定位:位於腹部正中綫,肚臍上4吋。
(2)天樞穴
定位:位於肚臍兩側,左右旁開2吋。
(3)足三里穴
定位:位於髕骨下緣3吋,脛骨前緣外一橫指處。
操作方法:用指腹順時針按揉每個穴位約20-30次。按揉力量的強度以自我感覺舒適為原則。
注意事項:急性炎症及按揉部位有皮損者禁用。
{{hket:inline-image name="DREVAKWAN04022019.jpg"}}{{/hket:inline-image}}
桂綺樺
註冊中醫師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
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碩士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撰文:
桂綺樺
註冊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