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活用STEM知識 做賀年走馬燈

發佈時間: 2019/02/11

近年STEM教學大行其道,不少學校更成為常規活動之一。有沒有想過,家長也可以和孩子一同參與,親手做一盞走馬燈?大小朋友透過製作走馬燈,除可體驗動手做的過程,也可以活用STEM知識,享受做創客(Maker)的樂趣。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蔡詩贊博士指出,走馬燈是中國傳統節日的經典燈飾;以前在除夕、元宵等節日很常見,代表新年的祝福。「今天走馬燈雖然已較少見到,但現在有了STEM知識,利用新科技、新材料,人人都可以親自動手做一盞,賦予走馬燈新生命。」

蔡博士是香港創客文化(Maker Culture)的推手,他曾到海外觀摩Maker Faire,直言會場擠滿不同年齡、背景、身份的創客,十分震撼。「我深受創意氣氛感染,決定要將這個文化帶到香港。」

自學創作及分享

全球首屆創客大會早在2006年於三藩市灣區舉行。透過展示創客的成果,鼓勵大眾將想法變成現實,成為下一位創客。十多年來創客大會風行世界各地,包括紐約、東京、巴黎、柏林、台北、深圳等。蔡博士指創客文化講求自學,動手創作和分享。「動手創作的第一步,稱為Zero To Maker,美國著名科技雜誌《Wired》的前總編輯Chris Anderson曾出版《自造者時代:啟動人人製造的第三次工業革命》,認為創客是新時代經濟發展的契機。許多初創巨擘,都是由創客開始。」

實際上,在歐美等地,源自麻省理工學院(MIT)的FabLab(Fabrication Laboratory)概念早已大行其道,這是指在有限空間內,只要齊集基本生產機器如3D打印、鐳射切割機、木工工具等,在低成本環境下,便可讓使用者發揮創意,自行創作,生產各種設計品。即使以往多應用於工業的工具也可用作手作;FabLab強調make、learn、share的精神,透過不同的工作坊,讓有興趣人士有互相交流、創造的空間。

他續稱,創客文化和STEM教育息息相關,STEM教育有助培養學生創造、協作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配合世界的經濟、科學和科技發展趨勢。蔡博士把設計定義為改善,以至解決用家需要,而不是單純局限於藝術層面。

舊物新造走馬燈

蔡博士稱,創客文化及STEM教育都是源自生活,創客也不一定要創作全新的發明。他可以在舊物基礎上創造新物品,甚至以嶄新的概念改良舊物,「幸福滿載」走馬燈就是其中一個好例子。他是次利用同是理大畢業的本地藝術家Kila設計的萌豬作圖案,以七步成燈,顯現是可愛的豬,而非走動的馬。

他稱,製作走馬燈只需7個步驟,但背後牽涉到幾何學、電力、機械等概念,小朋友從動手做的過程中,可以吸收相關的知識,為日後學習打好根基。他又說,創客要發揮想像力,不應被材料局限,因此應善用身邊已有的材料。

編輯:余運慶

美術:招潤洪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