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易病發 心衰竭宜限水限鹽

發佈時間: 2019/02/15

天冷易病發 心衰竭宜限水限鹽

冬季天氣寒冷,流感肆虐更易誘發心臟疾病。有研究指,心臟衰竭患者1月至2月入院人數較6月至10月高出約75%。專科醫生指出,低溫可令血管收縮、加重心臟負擔,提醒心衰竭患者留意生活習慣,例如限制鹽份和水份攝取等,加強控制病情以減低冬季入院機會,減輕醫療系統負擔。

今年冬季流感高峰期疫情嚴峻,公立醫院內科病床住院率長期高企,有醫院佔用率高達133%,患者住院或死亡原因之一是心臟衰竭,每年有近2萬宗。

現年50多歲的張女士於10多歲已患上風濕性心臟病,2005年演變成心臟衰竭。她去年先後4次入院,12月因高燒需住院2周,「一間病房擺放多達24張帆布床,曾經睡在洗手盆底」。她指自己冬天會特別辛苦,走路也會氣喘,需要放慢動作,「行一步停一步」。

冬季低溫致血管收縮 入院風險升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會董、心臟專科醫生董光達指出,心臟衰竭有多種成因,較常見有冠心病、高血壓及糖尿病等等,由於心臟未能泵出足夠血液,因而自動反應泵出更多血液,最終令心臟發大而變弱衰竭,以65歲以上、肥胖、曾經心臟病發者為高危患者。他表示,冬季低溫可能令血管收縮,造成心臟更大負擔,加上流感橫行、容易令心衰竭患者發病。

董引述2017年一項中大研究,發現心臟衰竭患者1至2月入院人數,較平均人數最低點、即6月至10月高出約75%,尤其溫度下降後第6至7天為入院高峰,平均住院中位數為4天。同年亦有加拿大研究指出,發現每當氣溫比過去7天平均氣溫下降攝氏1度,心衰竭住院或死亡風險增加0.7%。病人組織「關心您的心」主席梅卓能亦稱,冬季氣溫驟降加上流感,對心衰竭患者可造成雙重夾擊。董又指,鹽份及水份的攝取量會影響身體的積水情況,若愈多積水、心臟負擔愈大,因此患者應限水限鹽,並計算飲食中的鈉含量及每天喝水次數等,因以往有心衰竭患者進食即食麵及喝完整碗湯後,因攝取過量鹽份,翌日即需要入院。而為減低心衰竭患者入院率,他亦建議患者注意冬季應加強保暖、避免着涼或感染呼吸道疾病,患者亦應及早注射流感疫苗,減低感染流感機會。

攝鹽多增體內積水 心臟負擔大

除了生活習慣,董亦提醒患者要按時服藥,因心衰竭屬慢性病、大多無法完全根治,只能靠藥物控制病情,以往曾有部分患者出現呼吸道感染後,就自行停用心臟藥物,實屬誤解。他指出,現時常用藥物包括乙型阻斷劑及鹽皮質激素受體拮抗,近年亦有新藥、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面世,是首種透過增強心臟的保護性神經內分泌系統的新藥。他呼籲市民加強留意心臟衰竭症狀,例如呼吸困難、腳部及腹部水腫等,如有疑問及早求醫。

記者︰李明佑

編輯:林子豐

美術:熊偉然

欄名: Health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