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何綺華博士
霍何綺華博士

不再油鹽

發佈時間: 2019/03/12

不再油鹽

早前有六位醫生將Beyond的《不再猶豫》二次創作成《不再油鹽》,歌詞十分精警︰「從前食嘢愛油鹽/食到超標不太掂/減磅靠決心/吃喝要改變」,不但過癮,而且當中的信息清晰明確。

為甚麼要減少進食油鹽?首先,油份熱量高,而且食油高溫加熱後可能產生反式脂肪,進食後會增加血液中的壞膽固醇,過量進食鹽份則會引致高血壓,兩者均會增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有研究指出,攝取過多鹽份會增加患上胃癌風險。

世衞建議成年人每日攝取低於2,000毫克的鈉,而成年人每日的脂肪攝取量,應只佔總熱量的30%,即10至13茶匙油。港人習慣出外用膳,常在不知不覺間攝取過多油鹽。譬如大家喜愛的醃製食物,在醃製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益的細菌,有助消化系統健康,但雪菜、榨菜、甚至韓式泡菜等以大量食鹽醃製,鈉含量偏高,故淺嘗即可。世衞也將中式鹹魚列作一級致癌物,少吃為妙。

另一較少人知道的飲食陷阱是麵包。上年11月消委會進行調查,發現十款市面常見的麵包中有一成半樣本屬高脂或高鈉,且驗出腸仔包及芝麻包每100克分別含540及630毫克鈉,早晚吃一個,再加正餐,很易超過每日鈉攝取量。

白方包理應最清淡有益,該調查卻發現每片白方包鈉含量可高達230毫克,配以火腿及沙律醬製成三文治,鈉含量絕不低。想攝取更少鈉,反可考慮鈉含量相對較低的甜餐包、提子麥包、菠蘿包。

要吃得健康,要細心留意標籤。據本地規例,每100克固體食物含不超過120毫克鈉便可稱為低鈉;而超過600毫克鈉就可視為高鈉。以此作為標準選擇食品,飲食就可以更健康。

(本欄逢周二刊登)

撰文: 霍何綺華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
欄名: 乳過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