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魚生抽出30厘米紅色活蟲 寄生蟲可致腹痛肚痾食物中毒

發佈時間: 2019/03/12

日式料理一直是港人至愛,當中的魚生口感鮮味肉質肥美,令不少人甘冒生吃風險一嘗滋味,惟近日網上流傳一段影片,片中人一塊魚生抽出多條呈紅色的幼長寄生蟲,目測每條都有近10厘米長,最長更達30厘米。

寄生蟲滿佈魚肉極嘔心

據有關片段所見,有人戴上手套,從一塊紅色魚肉孔洞上,抽出多條寄生蟲,寄生蟲同樣呈紅色,部分長達30厘米,其他亦有近10厘米長,期間仍非常「生猛」在容器上蠕動,狀甚嘔心。由於寄生蟲深埋魚肉之中,且色澤相近,如不留神的確有可能直接將魚肉切片,連同寄生蟲一起吃下肚。

{{hket:inline-image name="64564645645.PNG"}}{{/hket:inline-image}}

一條蟲可產800萬條幼蟲

影片指該魚肉為油金魚(Yellow Tail),身上的紅色幼長寄生蟲則為「擬嗜子宮線蟲」(Philometroides seriolae),又稱「紅綫蟲」,可生長至40厘米長,吃下寄生蟲及其分泌及排泄物可引致肚痛腹瀉及食物中毒。春天較易從油甘魚身上發現紅綫蟲,因此影片指天氣溫暖的春夏季並非吃油甘魚的好時候。

影片指紅綫蟲會在宿主體內產卵,孵化後穿透宿主皮層回歸海洋。一條30厘米長的紅綫蟲可產出600至800萬條幼蟲,大部份會被浮游生物所吃,其他油甘魚吃下浮游生物後再感染寄生蟲形成循環。

有醫生亦提醒,進食未經煮熟的魚類,無論海水魚或淡水魚,同樣有染上寄生蟲的風險,其中「海獸胃線蟲」,常見於港人常吃的三文魚、吞拿魚等海魚,可令人腹瀉劇痛、嘔吐及急性腸胃炎。

{{hket:inline-image name="3.jpg"}}{{/hket:inline-image}}

低溫冷凍亦可殺蟲

要有效預防寄生蟲,最佳方法是高溫烹調,但如堅持生吃則要留意魚肉上有否小孔,或是寄生蟲鑽入魚身的痕跡,但並不能保證完全避免寄生蟲。政府食物安全中心則提議,可透過冷凍方式處理;把供生吃的魚類在-20°C或以下冷凍7天;或在-35°C冷凍約20小時,將死魚體內的寄生蟲殺死。食安中心又提醒,想吃魚生的話應盡量光顧可靠及持牌的店鋪,長者、幼童、孕婦及免疫系統較弱人士則不宜生吃魚類。

相關寄生蟲影片:

{{hket:facebook-video id="262339267992056"}}{{/hket:facebook-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