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海中微膠3年升11倍 港人恐自食其膠

發佈時間: 2019/03/14

海洋污染問題日益嚴重,綠色和平發布全港首個海岸塑膠污染研究,發現跟3年前的同類研究相比,本港水域平均微塑膠濃度勁升11倍,其中超過20%的透明微塑膠,主要來自食物包裝及其他物品的過度包裝。環團警告,塑膠落海後會不斷「分裂」成千千萬萬的微塑膠,人類進食已污染的海產影響健康,如干擾內分泌系統,甚至影響生殖能力。

綠色和平船艦「彩虹勇士號」去年1月聯同研究微塑膠專家、教育大學霍年亨博士在本港水域沿岸共20個採樣點,利用網眼只有333微米的採樣工具網Manta net在海面收集樣本,並送往實驗室分析其大小、形態、類別等。結果發現,共收集到18,123件垃圾,其中94%屬微塑膠,整體塑膠濃度達每立方米有2.9件。

香港水域中塑膠垃圾以俗稱「6號膠」的聚苯乙烯(PS)佔60%,常見於發泡膠、即棄餐具、膠盤;其次則是「2、4號膠」的聚乙烯(PE),佔18.1%,來自食物包裝、膠袋、保鮮紙等;類型則以俗稱「發泡膠」的聚苯乙烯泡沫、及透明薄膜為主。分布方面,今次調查於吐露港加設3個監測點,發現在吐露港及東部水域錄得的微塑膠濃度,明顯高於西部水域。

過度包裝增 水果4層「護罩」

綠色和平項目主任陳可淳表示,過度包裝已成常態,以往毋須獨立包裝的蔬果,現都添上多層即棄塑膠包裝,「買兩個橙,已有4件包裝」。記者昨到銅鑼灣一超市視察,發現水果蔬菜區做法並不統一,來自日本的水果,每個均包上一個發泡膠生果網,放在一個塑膠托盤後,再包上至少兩層保鮮紙;但來自中國及美國的水果,卻在無包裝的銷售區中擺放。

海洋生物誤食 損人類生殖力

陳可淳指,塑膠落海後會不斷分裂,化成千千萬萬難以處理的微塑膠,「更難清理,海洋生物更易誤食。」有研究顯示,微塑膠會令海洋生物腸臟變形,降低其活動能力及反應變遲鈍,人進食不健康的海產,繼續在體內積聚,帶來健康風險,包括干擾內分泌系統,甚至生殖能力,孕婦及發育中的小孩影響尤深。

他認為最重要是源頭「走塑」,要求政府盡快訂立減塑目標、時間表及具體行動方案,如盡快落實生產者責任制,要求生產商減少使用及回收其產品的包裝物料。

百佳超市稱,對來自海外的水果及蔬菜,正與供應商合作,尋找減少塑料包裝、但不損害產品質量的方法。

編輯:梁偉澄

美術:陳超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