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經痛點算好? 益母艾薑湯預防行經不適

發佈時間: 2019/03/29

每個月月經來潮的時候,你是否試過小腹位置疼痛,甚至影響工作或日常生活呢?相信大部分女士們或是周邊的女性朋友都經歷過痛經,而在2013年曾有調查訪問240名香港大學女學生有關痛經經驗,調查顯示痛經的盛行率高達8成,即有8成人曾有過痛經,可見痛經在年輕女士當中甚為常見。可能有人試過飲熱飲或是熱敷去舒緩痛經,甚至需要服用止痛藥,這些都可以暫時緩解痛楚,那麼在中醫角度是如何看待並治療痛經呢?又是否有方法防止下一次痛經的來臨呢?

痛經可以分為原發性痛經及繼發性痛經,原發性痛經又稱功能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無器質性病變者; 而由於盆腔器質性疾病如子宮肌瘤、盆腔炎等所引起的疼痛則稱為繼發性痛經。而在治療原發性痛經方面,西醫治療方面大多以止痛為目的,對於徹底根治及去除病因方面則中醫有其優勢。

<醫宗金鑑.婦科心法要訣>中提到:『腹痛經後氣血弱, 痛在經前氣血凝。氣滯腹脹血滯痛, 更審虛實寒熱情』認為氣滯血瘀而導致痛經。而除了氣滯血瘀之外,肝腎虧損、氣血虛弱及風寒濕乘亦會引起痛經。另外根據痛經的時間可以分為經前同及經後痛,經前痛大多以實證為主,如氣滯血瘀、熱鬱、寒凝等;而經後痛則以虛證為主,如氣血虛弱等。

在治療方面,在排除了因盆腔器質性疾病引起的疼痛後,中醫治療是可以防止下次痛經的來臨甚至根治痛經的問題。治療手法方面,除了服用中藥外,亦可以作針灸治療、中藥外敷等,根據醫師的辨證論治後可以選擇單一治療又或是綜合多種療法。在中藥方面,會根據不同的月經時期作調整,如在月經前以益腎疏肝,活血調經為主,讓經血順利下行,則通則不痛。又或是經後期由於血海空虛,故以調補氣血為主。而患者平日亦需注意飲食起居,避免飲食生冷而導致寒凝氣滯,繼而令痛經的情況加重。

益母艾薑湯

材料:益母草20g,艾葉6g,生薑5g,紅糖適量

方法:煎水棄渣後服用,在月經前2-3日即開始服用。

功效:預防經行不暢,腹痛喜暖之痛經。

{{hket:inline-image name="drsiu31012019_600.jpg"}}{{/hket:inline-image}}

註冊中醫師蕭詠賢

香港浸會大學的中醫學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榮譽)

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師(全科)

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

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