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情留荃灣 現代主義

發佈時間: 2019/03/29

說到「天橋之城」,一定會想到荃灣。其實荃灣還有一個重要的歷史身份,就是香港第一代衛星城市。在市中心,有三座見證新市鎮發展的標誌建築--雅麗珊社區中心、荃灣法院和荃灣大會堂。不過,今年財政預算案宣布會預留220億,將改建這三座建築。但對於在荃灣長大、在荃灣學校任教26年的通識科老師張銳輝,還有荃灣一代又一代的學生而言,這三組建築,卻有着不一樣的社區情感。

法院總是給人門庭森嚴的感覺,但眼前的荃灣裁判法院外形方正,張老師說那如印璽的大樓,凸顯了司法機構的沉實穩重。還有大樓內的窗戶採光極佳,顯得光明磊落,消減了法院的陰森和壓迫感。

法院中的德育課

向香港大學建築保育學部主任李浩然博士查問,原來荃灣法院的確凸顯了20世紀中期的現代主義建築特色,着重實用,不同於古典主義建築以服務權貴為主。由舊最高法院大樓,至較新型的沙田和屯門法院,法院建築見證了香港的司法演變。不過,荃灣法院已在2016年關閉,而屬同類建築的新蒲崗法院也在2004年拆卸,若荃灣法院也要拆去,張老師擔心「法院建築反映時代轉變的綫就會斷掉」。

裁判法院處理的案件通常較生活化,如違例小販、盜竊等,學生容易明白。所以張老師學校每年都安排學生去旁聽,成了學生的集體回憶。住在法院附近的中六生余曉琳便因此更了解法庭運作,「那是個很莊嚴的地方,還認識到當值律師的工作」。師生在法庭旁聽,聽到判裁官的判決和循循訓說,「這也是一種德育教育」。他們都希望荃灣法院能夠盡量保留,「即使是留一個法庭來做博物館也好」。

文藝促成的交流

說到荃灣大會堂,張老師小時常去看展覽、到旁邊花園打羽毛球,在還未有屏風樓擋着的空中走廊看日落。荃灣大會堂是當年新界區首個演藝場地,擁有音樂界追捧的演奏廳,連學校朗誦和音樂比賽、話劇表演,甚至幼稚園畢業禮都曾在這裏舉行,還有「樂韻播萬千音樂會」伴着荃灣人成長。至於更早落成的雅麗珊社區中心,現時入口留有港督柏立基親臨開幕的紀念石碑。中心有演出場地、球場及社會服務機構等,鄰里還會相約到場跳舞。荃灣學校舊生司徒昊明便說︰「在鐵柵外能看到小孩子在裏面遊玩,這樣的公共空間相對寬闊,更能達到社區交流。」

李浩然博士還提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開始重視戰後四五十年的建築,如香港這類建築也得以保育,或也有資格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不知道,荃灣這三座歷史建築、這個市中心的通風活口,最終能否留住?

撰文、攝影︰李寶瑜

編輯︰李嘉

美術︰鄧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