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湯兆昇博士教STEM 培養孩子創意空間

發佈時間: 2019/04/10

電視節目《學是學非》的物理專家湯兆昇博士,近年開設社交專頁積極推廣物理常識。會考數學及純數都考獲A的他,原來小學時期數學成績並不好,長大後才得以發揮。他提醒家長不要介意孩子初期比較慢熱,多理解他們的性格特點,給予空間及鼓勵,相信學習是有無窮樂趣的。

在香港中文大學物理系當高級講師、理學院科學教育促進中心當副主任的湯兆昇博士,近來在網上社交平台開設「湯博士的物理空間」專頁,分享物理常識。自從在電視節目《學是學非》擔任客席主持後,他的幽默搞笑而不失冷靜的形象廣受歡迎。現實中,他亦是嚴謹而專注。他於本月6日及14日兩周末為青衣城一個拼砌玩具的品牌展覽場地上進行幾場STEM工作坊,教授小朋友創作物理玩具,他為了要集中工作,堅持專訪要提前進行,不至於當天影響教學。

小學輸在起跑綫

連他也說自己有點執着。他說︰「小學計算數學題時,有︰存款一萬元,年息五厘,一年後本利和多少這道題,別的同學記誦計算公式很容易找到答案,而我執意要弄明白『1+5%』當中的原理是甚麼,結果數學成績並不理想。」要解構當中的原理並不是小學生那麼容易明白,他對數理的執着影響了童年的成績,直至中學才有機會深入尋找數學當中的因由,成績便一直進步,最終會考考獲五科A,包括物理、化學、生物、數學及純數。

小時的體會,令他明白小朋友學習較慢,輸在起跑綫並不一定是壞事,家長的過分催促可能會令他們留下「學習是痛苦」的陰影,長大後不喜歡去探索。小朋友的抽象思維未發達,有些原理未能理解得到,因此多實物嘗試,具體做實驗,慢慢就能理解得到。

好奇探索很重要

他用木頭自製了一個不倒翁,解釋平衡重心的物理理論。他用兩條長度相同、弧度一致的鐵綫作手臂,鐵綫兩端分別繫上一個圓木球(如下圖1至圖3所示),中間用木製成人頭及身體。若是重心夠平衡的話,木頭人會像貼上磁石一樣,貼付在小小的木桿上,搖搖欲墮卻又永不倒下,活像個不倒翁。運用相同的原理,以現代的Tublock也能拼砌出同樣的不倒翁模型來。

湯博士相信,孩子通過探索、動手做出來的實驗,比記誦資料更具效果。好奇心得到滿足後,就會對學習充滿期待,遇到困難也會尋根究柢,自動尋找解決的方法。

如何培養創造力?

近年,教育局致力推動STEM教學,湯博士認為十分好,只是學校和家長有時過分追求拼砌像樣的科技模型,希望在不同的創科比賽中獲獎,反而破壞了學生的創造力。「例如設計一列磁浮列車,學校會努力要求做到列車浮起來,其實應該讓學生多了解磁浮的根本原理,如何推動列車,而不單單是做一個模型來。」

相比製作一個像樣的模型,他更注重學生創作模型時的個性和情緒,「有些孩子喜歡科學,會自動購買Motor(摩打)來砌,有些較文靜的孩子未必喜歡;若感到厭惡的話就先不要強迫他們去做,也不要強迫一定要依特定的樣式去做。」他相信創作是一種表達情緒的方式,不要強迫孩子做同一樣式的模型,因為這倒會遏抑他們的感受;多給予空間創作,往往會有驚喜。

撰文、攝影︰馮淑嫻(lydia.shfung@gmail.com)

編輯︰余運慶

美術︰顏玉玲

圖片︰部分由大會提供

您也可能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