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中大設跨專科中心 研治柏金遜

發佈時間: 2019/04/12

現時全球估計有610萬名柏金遜綜合症患者,香港約佔1.2萬;中大醫學院獲得1,000萬捐款,成立跨專科中心,專門研究柏金遜綜合症診斷及治療方法,中心內設有改良儀器,幫助了解發病機制。研究指患者最早於發病前十多年已有迹可尋,團隊將藉此建華人早期患者登記冊,助未來準確識別及診斷。

昨為世界柏金遜日,該病症狀包括行動緩慢、四肢僵硬、震顫或步履不穩等,成因包括腦退化疾病柏金遜病,以及腦小血管病,現未能根治。而「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RBD)為柏金遜前期症狀之一,患者會發情景逼真的噩夢,動作多帶暴力傾向,醫學研究指9成RBD患者發病後5至15年後會出現柏金遜或腦神經退化症狀。

中文大學醫學院早前獲1,000萬元捐款,昨宣布成立「張金菱治療柏金遜綜合症研究中心」,將聯合腦神經科、精神科及臨床科學家等不同專科人員共同研究。研究中心主任莫仲棠教授表示,盼團隊可合力研發早期檢測和治療方法,減慢病情發展。研究中心內構建多項實驗設施,包括全港首部針對腦小血管病研究特製的「活體多光子顯微鏡」。研究中心副主任高浩醫生稱,該儀器可觀察活體動物腦部,同時量度其腦神經元及腦血管變化,了解腦小血管病發病機制,未來有機會進行初步治療試驗。

將建登記冊 助辨華人症狀

研究中心執行委員張繼輝博士說,團隊正建立早期柏金遜病及腦小血管病的華人患者登記冊,自去年6月起招募RBD患者、健康人士及其直系親屬和配偶加入,現有360多名參加者,目標在2020年7月前招募800人,將為其安排臨床評估、運動功能測試、基因排序等,了解早期華人患者症狀及基因特點,幫助未來識別高危患者,及早作出診斷治療。

記者︰李明佑

編輯:林子豐

美術:招潤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