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消委會】元氣吞拿魚刺身發現寄生蟲 醫生:生食帶幼蟲海魚可受感染

發佈時間: 2019/04/15

刺身為不少港人至愛,惟寄生蟲等衛生問題令人關注,消委會測試市面上50款三文魚及吞拿魚刺身,其中2款來自「元氣壽司」及「魚尚」的刺身發現寄生蟲,前者同時發現蟲卵。檢測確定有關寄生蟲為線蟲,醫生提醒人類可因進食帶有幼蟲而未經徹底煮熟的海魚而受感染。

消委會測試包括19款吞拿魚及31款三文魚刺身樣本,分別從餐廳、超級市場及外賣店購入,檢測各樣本的品種、是否有寄生蟲及蟲卵、重金屬及獸藥殘餘含量。

其中寄生蟲測試中,消委會分3個階段檢驗樣本是否帶有寄生蟲,首先是打開樣本的包裝盒,以肉眼檢查樣本表面是否有活蟲,結果顯示全部樣本都沒有肉眼可見的活蟲。再以消化法及漂浮法作檢驗,結果在其中1款吞拿魚樣本和1款三文魚樣本中,發現有蟲,前者同時發現蟲卵。

驗出寄生蟲樣本資料:

—「元気寿司」太古康怡廣場分店 吞拿魚刺身$42/4片(發現線蟲及蟲卵)

—「魚尚」荃灣安榮街分店 三文魚柳$72/13片(發現線蟲)

消委會指出,所發現的蟲並沒有蠕動,因而不能確定是否活蟲。化驗所只能將檢出的蟲和已染色之蟲卵放在顯微鏡片上拍照作為紀錄。在觀察形態後,確認在該2款樣本發現的蟲是線蟲〔nematode,又稱圓蟲(roundworm)〕。不過,據化驗所表示,由於蟲及蟲卵已經經過不同的化學處理,而樣本量亦不足夠進行額外的基因測試,因此未能確定其所屬品種。

肉眼難察覺 食未徹底煮熟的海魚可感染

消委會引述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醫生指,食用未經徹底煮熟的海魚,有機會感染的寄生蟲主要是海獸胃線蟲(Anisakis和Pseudoterranova)和某些品種的裂頭絛蟲(Diphyllobothrium)。人類有機會因進食帶有幼蟲而未經徹底煮熟的海魚或頭足類動物而受到感染。

當中裂頭絛蟲又稱魚肉絛蟲,是一種絛蟲(cestode,又稱tapeworm),有多個品種可以感染人類,例如廣節裂頭絛蟲( Diphyllobothrium latum )和日本海裂頭絛蟲( Diphyllobothrium nihonkaiense )等。其中廣節裂頭絛蟲的幼蟲多發現於淡水魚內,而日本海裂頭絛蟲則多見於太平洋三文魚,其他海魚亦有機會帶有其他品種的裂頭絛蟲。

黃世賢醫生表示,消費者不一定可以憑魚或魚肉刺身的外觀判斷牠是否帶有寄生蟲,因為在顏色、氣味及味道等都不一定有異樣,除非寄生蟲大得單憑肉眼已可看見。

元氣不認同測試結果

「元気寿司」回覆消委會表示不認同測試結果,指公司一直以食物安全為首要考慮,食材一向通過由香港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衞生署進行的相關衞生及食物安全測試,以及定期額外委託提供專業檢驗、查證、測試和驗證服務的獨立測試機構等,所進行之內部樣本檢測。

「魚尚」回覆消委會表示不認同測試結果,指公司一直以食物安全為首要考慮,其食材一向通過由香港特區政府食物環境衞生署進行的相關衞生及食物安全測試,以及定期額外委託提供專業檢驗、查證、測試和驗證服務的獨立測試機構等,所進行之內部樣本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