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一周食4次魚生 15歲少女爛腎行動遲緩

發佈時間: 2019/04/15

消委會近日測試市面上的三文魚及吞拿魚刺身,發現大部分樣本含汞(俗稱水銀)的有機化合物甲基汞。近日,台灣亦有醫師分享,有少女因自少狂食三文魚刺身導致汞中毒,而患上腎病,行動和講話亦變得遲緩。

食魚生致汞中毒

魚類營養價值豐富,低脂又含有奧米加3(Omega-3),對促進腦部發展和保護心臟有很大的幫助。台灣一名祖母,因擔心4歲的孫女挑食,便一星期餵孫女食3至4次三文魚刺身,望改善營養不良問題。少女從4、5歲食三文魚刺身,一直食到15歲,最近因尿液出現泡泡,被媽媽帶到醫院,檢查後發現患上腎盂腎炎和慢性腎衰竭。醫院醫師檢查後觀察到少女行動和講話遲緩,於是轉介少女到神經內科,最後發現女孩因長期大量食三文魚刺身導致汞中毒。該醫師更指出,一些大型魚類,像是旗魚、吞拿魚及三文魚,因為處於生物鏈較為後方,體內重金屬含量就會較高,所以一個月不應食刺身超過2次。

汞中毒損害神經系統可致死

根據食物安全中心,汞含量較高魚類包括有藍鰭吞拿魚、大眼吞拿魚、鯊魚、金目鯛等,而三文魚則為汞含量較低魚類。汞毒性最強的形態為甲基汞,可透過胃腸道吸收,從而損害神經系統。過量攝入甲基汞可引致中毒,但甲基汞中毒的潛伏期長,中毒一段時間後,才出現早期症狀,包括感覺異常、虛弱不適和視力模糊。到了較後階段,中毒者可能會視野縮小、失去聽覺、言語困難和動作機能不協調,最終可引致死亡 。

甲基汞需時才能排出體外

從動物實驗可見,甲基汞會嚴重損害腎臟,令動物患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亦已將甲基汞化合物訂為或可能令人類患癌 (第 2B組 )。按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世界衞生組織聯合食品添加劑專家委員會(JECFA)的建議,每人暫定每周可容忍攝入量為每公斤體重1.6微克。而由於甲基汞需要一段較長時間才可排出體外,所以計劃懷孕的婦女更應在懷孕前至少半年之前開始避免進食汞含量較高的魚類。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