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不問米

發佈時間: 2019/04/16

問不問米

這天下午收到短訊,兒時玩伴凌晨時分在家胸口一痛,臥床休息時離世。我們相識於15、16歲,曾背負體重三分一的裝備和糧食,用四日三夜由北潭凹、土瓜坪、東心淇、赤徑、蚺蛇尖、鹹田、西灣繞一圈。他比我小三歲,個子也比我小,同在公屋長大,考取專業資格後在中環上班,婚後在迷人小島上生活,遠離人煙也不抽煙。發消息給我的兒時玩伴在電話中痛哭,拿自己下周做第四次通波仔來抱怨天公,要收的話,論資排輩也輪不到他。幸虧兒時在他們心中留下的領袖餘威猶在,幾句安慰,幾句吩咐,他就冷靜下來安排善後;掛綫後換我不能自已。

過來人都想過借助通靈之力,貫通陰陽,跟在路上的至親,親說沉重遺憾,交代未圓心事。但首先要確定面前這位在抖顫中反白眼的異能者,正是至親的代言人呢?為免白問胡鬧一場,問米第一問︰「你手機的開機密碼?電郵密碼?雲端密碼?」答中方證實體代言。

陰陽再會絕非兒戲之舉,要知道為再「見」一面,再「聊」一天,再「笑」一聲,未亡人都不惜代價;一旦得知被愚弄詐騙,所生的自責、羞愧、憤怒足以自毀。

選擇不問,並非不想他,只怕打擾他。問一次,答一次,但還可以答問多少次?萬一聽見幾件不懂的、不要的、不好的話,例如︰「請視私生子如己出。」未亡人該如何自處?後事要辦嗎?春社要祭嗎?遺願要圓嗎?能成至親,時日不白過,別懷疑對他的了解和寵愛,放心做盡所有能力可及利他的一切,將所有美好的情感和覺受,無餘分享給他。來不及說再見,就蓋棺前吻別。

(本欄逢周二刊登)

撰文: 王喜 土生香港人、演員、編劇、導演、創作總監、旅行社及製作公司老闆。
欄名: 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