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我們

發佈時間: 2019/04/23

訂閱我們

一位營業車司機、一位男乘客、四位知名男女,加起來等於72小時內兌換近百萬新登記訂閱用戶——有哪一家網媒不羨慕的請舉手?此卓越成就對本地社群、網媒營運、法規演化,帶來甚麼啟發?首先必須假定是次真相揭露是「偶發」,否則便是另一個故事。

已訂閱或猶豫中的社群,正熱切期待下一宗更爆炸性的真相早日面世,由每月一宗,繼而半月一宗;若成真,胃口被寵壞,就每日多宗。各大網媒為收入、面子、任務,必然布下天羅地網,重賞坊眾,緊密監視、記錄、舉報,務必達到每日多宗的最終商業目標。最後,可兌換成新訂閱用戶數量的私隱,如同人類對三文魚的需求過盛而踏上「自然孕育」變成「人工繁殖」之路,即是「自然偶發」進化為「人工突發」的作業模式。

跟上世紀90年代,引入意大利「狗仔式」跟蹤揭私隱換銷量的營運模式如出一轍?社群受眾別高興得太早,以為從此「舊瓶載新酒」,能在5G裏,隨時在手機上極速享受任何人的私隱。遺憾地告訴你,縱使經過30年,日後社群也只能反芻那些無膽買兇辦事、無錢回收物資、無強力人脈的一小撮伴你成長、家傳戶曉的老私隱。嫌老、嫌舊不想看?很抱歉,過去30年都孕育不出半條杜絕販賣私隱法例,反映訂閱用戶來自社會各階層,包括政府各級別。

以4月16日為界,此前,用來量度個人價值的單位是︰金唱片多少張、票房多少個億、點擊率多少個億、演唱會開幾個十場、小學蓋過多少間、最佳最喜愛過多少次等等;此後就變成︰能為一間網媒兌換多少萬新訂閱用戶。來吧,訂閱榮辱。

(本欄逢周二刊登)

撰文: 王喜 土生香港人、演員、編劇、導演、創作總監、旅行社及製作公司老闆。
欄名: 喜出望外